玩加电竞走进重庆的东南角触摸秀山之变的四幅“面孔”

  新闻资讯     |      2023-05-24 02:54

  编者按:重庆不大,论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重庆也不小,直辖市里数第一,山重水复路迢迢。远赴秀山调研,机会颇为难得,不仅因为那里是重庆的最东南角、武陵山区腹地、行程近千里,更因为那里勾连着沈从文的边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时光荏苒。小说原型地的东边,如今已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西边,则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中间隔着一条窄窄的清水江,江水依旧清澈、湾流。

  物换星移。距离《边城》首次出版已近整整90年,如今从重庆主城区驱车5个小时,实地到访秀山县,才发觉与想象中的模样,大大不同——几天调研下来,触摸到的几幅“面孔”,已可以勾勒出边城不边、秀山之变的新风新貌。

  手拿旧木筒,卯着气力,七旬老船夫廖宗明,缘着铁索,慢慢地将船只拉到对岸。

  这是渝湘边城间最独特的一景——拉拉渡。到过这里的游客,恐怕没人没坐过廖师傅的渡船。抬眼望去,清水江缓缓流淌,“绕山岨流”。

  洪安镇地处渝湘黔三地交界,东与湖南花垣县边城镇隔河相望,南与贵州松桃县迓驾镇相连,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自古就是渝东南门户,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也是在这里登船渡江。

  以前,由于地处偏远,洪安古镇“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洪安古镇创建为4A级景区,高速公路串联,旅游不断升温,游客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做拉拉渡的人都排到那边去了。”摄影民宿员工何雅丽手指远方。

  2022年,洪安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18.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2亿元。

  川河盖被誉为“悬在云端的花园”,“盖”在当地方言中意为高山上的平地,仿佛盖碗倒扣,四周悬崖,中间平坦。景区平均海拔1200多米,拥有万亩草场和花海,春看映山红遍,夏观格桑花开,秋望芭茅飞絮,冬赏北国风光,晚上还可欣赏灿烂星空。因全年平均气温只有12℃左右,不少群众来这里避暑纳凉。

  以前,游客想山上却路途艰险,不管从县城走还是从洪安边城出发,都得花费1个多小时时间,因而游客稀少。如今,公路修通,索道运行,从县城到山顶,最快只需半小时,人气旺了不少。

  来了还要住得下,独栋星空酒店纵横排列,夜枕星河,篝火晚会音律传来,更多游客选择过夜。

  以提高供给促进消费,如今的秀山,景点串联成珠,文旅深度融合,一幅山水画卷徐徐拉开,西街景区、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纷纷张开怀抱……2022年,秀山接待游客2135万人次,同比增长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18%,实现逆势上扬,今年旅游更是再上层楼。

  远望,只见绿草如茵,宛如公园——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锰矿渣场。

  以前,秀山“靠锰吃锰”,发锰财、锰发财,带来的结果是,环境被破坏,“秀山不再”,污水横流。

  通过地表水导排、封场改造、渗滤液收集处理及拦渣坝加固等工程,复兴村的这座长江电解锰渣场完成了华丽转身,堆存渣量约28.5万立方米,渗滤液从日最高1000余方控制减少到20立方米以内,昔日绿水青山重新浮现眼前。

  走在焕然一新的“公园”上,秀山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钟议向我们介绍,全县23个锰渣场深度整治,目前已经完成4个,其余19个正在有序加紧实施,将于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

  玩加电竞

  既要治理污染,更要绿色发展。秀山积极打造绿色工业体系,生物医药、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从“一锰独大”实现华丽转身。

  依托矿业基础,秀山高新区龙池产业园聚集一批新材料企业,主要生产石墨材料、炭电极、锂电池负极材料。森仟烨新材料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年产值突破16亿元,正准备上市。

  立足农业资源,秀山引进深圳海王等医药健康企业,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产品。重庆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中药提取及中药前处理的先进工艺生产线万元。

  锰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2022年,秀山GDP达358亿元,连续4年领跑渝东南地区,在武陵山区71个区市县排名第5。

  峰峦叠翠,山路盘旋。走下车,眼前豁然开朗,山腰茶园满目苍翠,清香袭人。正值夏茶采摘季节,村民头戴草帽,身背背篓,忙着摘茶。

  “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钟灵镇村民谭华英一脸乐呵,她每天能摘20多斤嫩芽,卖到本地茶厂——钟灵茶叶公司,每斤3元左右,一天能赚六七十元。

  近年来,茶树已成为秀山的摇钱树,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8.3万亩,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茶叶基地县,去年茶叶综合产值达14.1亿元,覆盖22个镇街道102个村,近3万名农户因此受益。

  秀山茶叶产业经历了两次蝶变,第一次是无中生有。以前,农户除了零散种茶以外,没有像样的产业。20年前,福建人陈焕华来到这里,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创建钟灵茶叶公司,如今已成长为龙头企业,除收购村民茶叶外,还自建茶园500余亩,加工之后远销北京、浙江等地。

  加工厂为村民提供稳定就业。60多岁的杨由春来到加工厂上班,平均每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日子越来越甜。

  第二次是化零为整。以前,秀山茶叶主要是贴牌加工,如今,通过做优质量、做响品牌、做大市场,着力打造茶叶全产业链条,秀山毛尖等知名度越来越高,产业链条也在延长,扩大规模经营,与县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推广茶叶科技,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园,发展乡村旅游。

  得益于品牌知名度提升,85后田关丰从外地返乡创业,在钟灵镇打造自己的茶叶加工坊,专做高端茶叶订制,吸引不少福建、湖南等地方言的客商前来洽谈生意。

  茶树吐出新芽,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县农委工作人员信心满满,表示力争到2027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实现茶业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

  不只是茶叶,秀山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中药材、畜禽两个10亿级产业和100亿级的山银花产业园,山银花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驱动乡村振兴加速前行。

  重庆的“陈麻花”、贵州的“老干妈”、成都的兔头、广西的螺蛳粉……一箱箱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经过分拆和重新打包,从秀山运往全国各地。

  95后廖衡从事农村电商6年,从一名建卡贫困户变成了年网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的电商新秀,并带动20余人就业。

  “积极拥抱互联网,我们积极发展电商,以电商带动物流,摊薄物流成本,同时带动三大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再反哺电商,实现良性循环。”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道破发展路径。

  电商规模越大,物流成本越低,火郎食品公司尝到了甜头,一包酸辣粉从秀山寄到广东,物流仅需1.8元,成为网购平台的抢手货。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进一步将秀山从边城“拉”进中心——渝怀铁路二线、一环三射”道路干线建成通车,秀山至重庆城际专列开通,5G和物联网等新基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速成网……

  如今,秀山整合“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企业83家,开通至重庆、长沙、贵阳等快递专线小时,“首重”全国包邮降至3元、最低1.8元,快递成本和时效均实现西部地区领先。去年,秀山高新区物流园区日均发送包裹8万个,年网络零售额逾30亿元。

  电商与物流相互促进,三大产业“联袂起舞”,加速融合:山银花和茶叶等土货飞出大山;火郎食品扩大生产线,让火锅酸辣粉香飘各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进出口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聚集,第三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从重庆来看,秀山是一座边城,但从武陵山区71个区市县来看,我们是中心。”向业顺说,立足三省通衢优势,推动三大产业勃兴,秀山这座昔日边城,正在迈向中心。

  听说要去秀山调研,心里顿生几分向往。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重庆的三维地图,渝西平原上鲜明的几道“褶皱”,向东北便耸成了莽莽秦巴,向东南便堆叠起武陵山区,瞄到最东南的一角,目的地就坐落在略呈“人”字型的省界线边上。

  一个“人”字,划出了渝、湘、滇三省份。要感谢沈从文先生在小说开头的一笔实写,才让后人对《边城》的原型地所在,不至于发生太大分歧。

  从重庆主城区出发,前往秀山的路,全程高速;到当地后,听说渝湘高铁也在建设——饶是交通便利至此,高速驱车也要长达5个多小时,行程近千里。没办法,沿途尽是数不清的山峦起伏、隧道桥梁,行进在偌大的武陵山区里,跑不快啊。

  坐在车上,本盘算着拿手机再翻翻小说、找找感觉;不过一边与同事们畅聊,一边左顾右盼沿途的青山绿水,5个小时车程过得格外快,秀山服务区已在眼前,阅读又一次停留在了“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处,便草草告终。

  西谚有云:世人皆知荷马,读完荷马史诗的却不多。《边城》是一部中篇,往来“边城”游历者众,真读完原著的人,想必也不太多。

  论风土人情,这里与北方是大不同的。可北方人到了这里,对“桨声灯影”却也总觉似曾相识,颇感亲切。从这个意义上说,《边城》写的是哪里,也似乎并不重要。

  “边城”的意象,是高度抽象化的。“边城”的美,美在遥远朦胧,美在两小无猜,美在烟火世俗——这不正是我们对家乡的记忆与回味吗?

  过去,深处武陵山区腹地,实实在在的“边”;后来,电商兴起,抢抓机遇,培育了一批草根创业者,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后,更吸引了头部物流企业的分拨中心落户;现如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示范物流园区”,这两块比较“硬”的牌子挂在了秀山高新区,偏僻的山区边城,一跃成为了辐射周边四省市相邻二十余个县区的物流中心。

  曾经,一度“靠山吃山”,搞得上了环保督察名单;蓦然回首,方觉“绿水青山才是搬不走的金山银山”,一面淘汰治理落后产能,一面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近年来在武陵山区71个县市区中的经济指标不断趋前、排名前列。

  这个过程中,人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产业“种下梧桐树”也好,教育“异军突起”也罢,靠什么吸引更多的人“凤回巢”,才是“记得住乡愁”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