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奇瑞深入配件打假为原厂件、再制造件外销玩加电竞铺垫?

  新闻资讯     |      2023-06-05 21:41

  日前,奇瑞汽车启动了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打假”行动。据悉,奇瑞在山东某汽配城内查获22种侵权假冒备件,共计2520件,涉案金额达82万余元。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宝马在重庆、浙江、广东等地开启备件打假,并对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宝马商标的修理厂进行查处。

  一是汽车行业内卷加剧,车企利润正在从制造端向售后端转移,配件是利润大头;

  二是主机厂肃清渠道,或为原厂件、再制造件、第二品牌件等向汽车后市场倾销做铺垫;其中,再制造行业将迎来利好。

  不过,在更多行业人士看来,尽管主机推动再制造的意愿很强;但是能推进到什么高度,保险公司是决定性因素。

  早在2020年,奔驰就在上海建立了亚太第一个再制造工厂;宝马也开始在中国进行再制造旧件的回收工作。

  今年4月,Stellantis集团与天奇股份签署了一份投资谅解备忘录。根据此备忘录,Stellantis将投资天奇股份旗下的零部件再制造公司。

  AC汽车专栏作者房斌透露,吉利、长城、广汽、奇瑞等主机都在招聘再制造行业人才。2022年,某主机严控全部原厂下线件,并经过再制造认证后通过渠道销售。比如长城汽车的“海星纲项目”,其再制造产品如变速器、大灯等几个常用SKU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

  据行业人士透露,吉利保有客户1000多万,但4S体系可抓的只有350万,超过6成车主脱保。

  在新能源车崛起、燃油新车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油车存量客户的价值正在被放大,主机厂通过再制造件的价格优势,将3年车龄及以上的流失客户重新拉回4S体系的意图明显。

  在房斌看来,新造车企业具备强大线上线下运营能力,掌控业务流量和算法逻辑,可以直接运维客户,通过直营或者区域联营将零部件渠道死死掌控在自己手里;通过技术垄断,授权维修的把控力度同样会很强势。

  但是,新造车企业普遍处在规模提速阶段,亏损的企业不在少数,理论上降本的压力更大。

  蔚来资本于2021年投资汽车回用配件供应链平台“油滴”,双方围绕蔚来免费维修“服务无忧”和官方二手车业务“小黄牛”展开合作,降低服务成本也被解读为这次投资的核心逻辑所在。

  此外,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新能源车高居不下的理赔成本以及新能源脱保车辆开始放量等,都为再制造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当然,不论是传统主机还是新能源车企,推动再制造的压力都在于成本,而保险公司是关键因素。

  “若保险公司对再制造件的定损价格打4折或更低,那么主机厂推再制造件的动力就消失了”。一位再制造行业人士说到。

  主机推动再制造的意图无非是有钱赚,还可拉回脱保车主;而保险公司的目的更直接,就是降低理赔成本。

  经历了三次费改,保险公司作为事故车维修买单方,背负的压力有目共睹。想要减少支出,保险公司势必要在理赔费用上做足文章。

  从配件价格看,再制造件的价格约为原厂件的30%,如果参照美国市场维修中使用一半的再制造件,那么保险公司理赔成本理论上可以下降15%左右。有数据测算,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大概3年左右的时间,为保险行业节约成本300-500亿。

  二是保险公司更注重社会价值,再制造符合当下国家提倡的循环经济,这也是保险公司推动再制造发展的动力来源。

  不过,目前保险公司在再制造端也面临着诸多痛点,锦持再制造总经理陈文康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再制造件和副厂件一样,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知识产权。如BBA等高端品牌的副厂件利润空间大,假冒配件多;但近两年BBA销量下滑,车企因此加大了备件打假力度。再制造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做低端品牌不赚钱,做高端品牌面临打假风险。

  原因在于前三次费改,头部保司明显受益,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原厂件是维系这一利益体系的根基,也是各方利益共同体的“唐僧肉”,头部险企作为既得利益者,不会主动求变。

  “真正想要变革其实是处在弱势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它们推动再制造的决心最大,但是缺乏资源和整合能力。”一位保险行业资深人士说到。

  不过,随着车险“二次”综改政策全面落地,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高风险车主”保费更高,“好车主”保费更低。从概率上来说,高风险占据少数,低风险占据多数。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未来几年,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将继续增加,来自于燃油车端的保费持续降低。

  上述专业人士表示,按此趋势推演,保险公司的降本压力仍将回归高位,因为还要叠加中国司机越来越成熟,道路环境不断提升等因素,这也会倒逼保司不得不深入布局再制造。

  再制造产业前景可期是毋庸置疑的。这从政策支持力度、市场规模,以及主机厂、保险公司等入局者就可以看出。

  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再制造业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企业数量超过7万家,从业人数超过50万人。

  另一组数据显示,美国现有汽车拆解企业超12,000家,专业破碎企业超200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出现了诸如LQK这样营收破百亿美元的行业巨头。

  截止到2022年底,美国汽车保有量约2.8亿辆,车辆维修使用到的零部件约一半是再制造件,而这一比例在我国还不足3%。

  AC汽车曾在多篇再制造专题文章中做过剖析,比如目前再制造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旧件来源不稳定,根源在于没有逆向回收通道;比如再制造仍属于后市场新兴领域,拆解报废资质、逆向回收体系实体布局、销售渠道构建等卡住了大部分玩家进入等。

  因为中国的车主已经对原厂件有了刻板印象,骨子里就不认可再制造件、副厂件等产品,这一消费观念也限制了再制造产品的应用和市场占有率。

  有人认为,推进保费差异化定价落地才是终极解决方案,也是再制造行业最大的红利。

  车主购买保险时选择原厂件,则保费相对较高;如选择认证件、再制造件,则可以享受相应的低水平保费。充分发挥价格优势,才能引导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件。

  也有终端门店认为,消费者并不关心使用的是原厂件还是再制造件,他们的诉求是产品有保障,出了问题有人兜底;再制造件可参考轮胎品牌推出轮胎险的打法,或许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不管怎样,对于想要入局再制造的企业来说,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制造受到废旧资源的约束,不会成为主流,而只是原厂件的替代。

  “再制造件的价格只有原厂件的4折左右,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如何盈利也是极大的挑战。”一位再制造行业资深人士说道。

  特别鸣谢:本文核心内容整理于《AC汽车同学会再制造分会第一期闭门沙龙》,观点经编辑。

  参会企业及嘉宾(排名不分先后):王牌动力、锦持再制造、奈斯制造、庆聚联盟、瑞纽科技、博城汽车科技、平安创配、上海奕卖、全球变速箱、汉科再制造、福田戴姆勒汽车、烟台美光车品、文晟汽车配件、沃特威电子、上海福索毅、源车件、聚牛修、恩凯福安、AC汽车再制造专栏作者房斌等。玩加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