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加电竞精彩观点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欧晓理:以改革创新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

  新闻资讯     |      2023-07-28 14:4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代中国人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人类历史上是空前伟大的创举。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其艰巨程度和影响广度将极为深远。这表明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重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正因为此,习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60%,超过了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以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作为发展方向。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即“双一流”建设。同时,还应该建设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它们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生了不利影响。

  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赢得大国竞争主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问鼎学术巅峰的一流科学家,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缺少一流科学家,会出现“卡脖子”问题;缺少高素质应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则会出现“卡腰”“卡身子”问题。比如,在航空发动机这样一个尖端领域,因为结构复杂,零件非常多,大到组装发动机叶片,小到拧螺丝,都需要大量熟练技术工人。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8%,而美国达到30%左右,日本、德国等占比高达40%—50%。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的融合,教育发展必须要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在2017年就牵头研究起草并报请国务院同意,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四位一体”的政策框架,明确了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方主体的职责,为深化产教融合作出了顶层设计。产教融合的相关建设内容也被纳入“十三五”“十四五”的规划纲要。特别是过去两年,中办、国办连续两年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断为产教融合注入政策动能。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系统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法律制度体系。

  为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作出的开始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部署,2019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前期已将21个城市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63家企业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全国已培育5247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国21个试点城市全部出台了建设方案。今年国家发改委将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工作,再选择30家左右的城市进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试点企业。

  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同时,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产教融合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拓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一批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深化产教融合是一项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改革,需要各有关部门、学校、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产业和教育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难以真正生效;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产教融合终归是“空中楼阁”。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因素。比如: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现象长期存在;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对于企业产教融合的投入,如何认定其产权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均未解决等。这些问题需要在试点的实践中发挥各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去解决。

  一是将产教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整体框架之中,在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时,应同步明确产教融合要求,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际上,一个城市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一定那么大、那么多、那么全,但是职业教育的总量、结构、质量,一定要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一个城市、几个主导产业、全链条职业教育体系”要形成闭环,才能够让教育和产业相得益彰、互相支撑。

  二是用好用活组合式政策激励。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的参与、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励。最近有关部门出台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明确要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扶持举措,进一步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在这方面,玩加电竞大家不要等,要主动作为;也不要搞“千城一面”,而要“百花齐放”,各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各地要大胆试错,勇于创新。

  三是职业教育要调整专业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这次国家相关部门专门对职业院校完善专业设置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切实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归纳起来,就是“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优先,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是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是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是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真正做到“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通过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十四五”时期通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加大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重点支持方向,以补齐实习实训环节短板为重点突破问题,以优质职业院校为重点扶持范围,以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水平。“十三五”期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238亿元支持约100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2年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05亿元,支持约20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但与职业教育所要承担的使命和完成的任务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支持结构上适当做些调整,加大一些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家要解放思想,多渠道筹措,比如,最近还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商业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渠道很多,但各有侧重,支持内容也有差异,关键是弄清吃透各种资金的支持范围、方式和申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支持合力。

  此外,各地还要敢于担当,去年在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时,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地方并不具备上项目的条件,我们鼓励各地采取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的方式,快速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所以,办法总比困难多,各地还要解放思想,多出创新举措,真正为产教融合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欧晓理在2023(首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的主旨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