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内陆开放高玩加电竞地的“枢纽效应”

  新闻资讯     |      2023-08-31 13:58

  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是成都担负的国家战略使命。玩加电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白江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和成都国际陆港门户枢纽“四区一枢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实现了由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

  成都日报社联合成都市委政研室开展的2023“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调研行联合调研组第六站走进成都青白江区,探访他们如何发挥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高水平开放,服务成都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敬请关注!

  翻阅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影像,飞驰的国际班列、夜幕下的港口灯光、集装箱货柜等,会直观感受到一个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开放,也是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成都国际班列开行十周年。十年间,穿梭往返的国际班列和日夜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见证着青白江区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一座城市,如何在高水平开放中提升经济能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成都日报社联合成都市委政研室开展的2023“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调研行联合调研组第六站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实地了解青白江区如何立足成都国际陆港优势,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的“枢纽效应”?

  8月8日晚,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下一届大运会主办城市德国莱茵-鲁尔区的代表,接过了大运会的旗帜。

  时针回拨,8月7日凌晨,满载着液晶显示器、连接器、汽车配件、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都-杜伊斯堡)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顺利发车,向着大运会的下一站稳稳驶去。

  驰骋往返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是青白江区拥抱世界、链接全球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区如何蹚出一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发展成为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从不断延伸、四通八达的国际班列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2013年,首列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远赴欧洲,正式开启青白江区国际化的旅程。不久前,“澜湄蓉欧快线”班列首发,中欧班列“牵手”中老铁路,标志着“东南亚—成都—欧洲”多式联运通道正式打通,构建起一条全新的亚蓉欧大通道。

  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十年间,随着新线路不断开通,一系列从青白江区出发的“新发”“首发”班列,呼啸着驶向全新的终点。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已超2.3万列,联通境外105个城市,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国际班列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青白江区为何脱颖而出?这背后是发展理念从“培育通道”向“运营网络、运行效率、服务体验”更高标准的转变。

  今年5月,一个“特殊”的水果集装箱在彭州濛阳的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开箱。它来自东南亚,装满了进口山竹,这是成都国际班列首次为中心商户提供“门到门”水果冷链运输服务。

  通过成都国际班列专线,新鲜的水果从东南亚“产地”直达成都“市场”,用时不到3天。相较于以往,不仅运输时间更短,安全性、稳定性也更高。“规避了以往全程公路运输模式中由于气候、路况、通关等因素造成的时效延误和损耗,极大地保障了水果的鲜度。”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国率先推出“蓉欧速达国际五定班列”,率先开启全程冷链运输模式,首创跨区域中欧班列合作协调机制……近年来,成都国际班列不断优化运营组织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极大提升了运行效能。

  要提升看得见的速度,还要提升看不见的速度。围绕成都国际铁路港口岸高效畅通的现实需求,青白江区一系列政策应运而生——深化“智慧陆港”建设,深入推进通关便利化,加快建成数字班列、智能场站;创新落地“智能云分流”“内陆综保区通关一体化”“车边直提”等模式,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入境口岸与综保区货物直转。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口货物实现“运抵、落箱、转关核销、核放”4个关键环节企业“零跑动、零等待、秒办理”,极大压缩了原本纸质单证交接的人工、时间、耗材成本。

  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借力国际班列的高质量开行和成都国际铁路港高水平开放,青白江区正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

  每两小时就有一趟班列驶出或到达港区,每一天就有2000车次进出集装箱中心站……如何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一直是青白江区不懈探索的方向。

  今年6月,蜜雪冰城投资50亿元建造的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项目在青白江区正式开园。今后,其自产的茶叶、调味奶浆等原材料,能够通过成都国际班列就近出海。“计划让大部分产品搭乘国际班列出口。”蜜雪冰城集团副总裁、雪王智慧供应链(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涛表示。目前,该企业海外门店数量达3000多家;基地每年的出口量,已跃居青白江区生产型企业出口第二位。

  “以通道促贸易。”近年来,青白江区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形成了以汽车整车及零配件贸易、跨境电商、冷链贸易、大宗商品等为特色的进出口贸易产业链。

  强化企业外引内培,推动巨石、天马、厦钨、台嘉等生产型贸易企业稳步增长;58企服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模式全覆盖;先后承接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国家级汽车贸易试点工作,建成西南地区首个综保区外的平行进口汽车保税车城;推动大宗进口贸易跨越式增长,实现肉类贸易、粮食贸易、有色金属贸易等品类常态化运行……

  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63.9%,国际贸易已经逐步成为推动青白江区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催生出一系列新市场、新业态。

  富有异国风情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已成为青白江区的高能级进口贸易载体。今年以来,青白江区连续举办“陆港枢纽青白江、安逸蓉城购全球”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夏日购物节暨成都进口商品展销系列活动,集中展销来自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商品)馆特色跨境商品。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打造标志性消费场景,让市民零时差、零距离享受全球优质产品。”青白江区国贸和物流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白江区正聚焦红酒、奶粉、肉类、整车等高端消费品类,构建“口岸+商圈”消费联动模式,着力打造特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实现外贸消费双促进。

  国内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80%以上落户港区,总投资超千亿元的顺丰、香港玉湖、盒马鲜生、TCL等近200个重大项目陆续引进……青白江区将工业基础优势和枢纽开放优势深度融合,以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欧洲产业城、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为承载,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初步形成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保税加工、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

  青白江区正充分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强化国际创新协同,推动国际前沿成果在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着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中试产业”?其基础是青白江区具有背靠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成都国际铁路港带来的物流枢纽优势、深厚的工业积淀优势。去年6月,青白江区在全国率先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搭建起了青白江区与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共享的交流平台。以产业链为核心,结合供应链、创新链,乃至信息链、资金链,青白江区的中试产业基地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链接。

  今年7月,青白江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以新材料、新消费、新能源、国际供应链、装备制造、都市开放农业为主的六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中试产业两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高质量打造具有青白江特色的“6+2”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等都绕不开中试这道门槛,其科技成果和技术基本都要通过中试实现产业化。

  “中试产业”给青白江区带来了什么?青白江中试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构建起了“1+3+N”的中试产业发展体系,即1个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实施意见、3个中试服务平台、N个中试产业支持政策。目前,已有60余项科技成果在青白江区完成试验验证,12项科技成果实现中试产业化应用。

  去年,青白江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15家,同比增长59.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18件,同比增长13.18%。“我们区科技创新投入基本呈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各项指标都排在全市前五位。”青白江区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试像是一个支点,将支撑起青白江区未来的大发展。”青白江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随着贯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将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创新策源高地,推动青白江更高水平开放合作,以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助力成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报告执笔: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谢夏冬;调研组成员:成都市委政研室黄建华、刘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何晓蓉、陈伟、陈仕印、张舟、黄琴;成都市青白江区委政研室) 制图: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