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加电竞航亚科技研究报告:否极泰来航发零部件新星再出发

  新闻资讯     |      2023-10-28 01:01

  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2016 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变更为无锡航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2018 年获得了 CFM 公司(赛峰与 GE 航空的合营公司)授予的“卓越供应商践行承诺奖”;2019 年,公司获得中国航发下属主机厂授予的“优秀配套供应商”奖项; 2020 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6-2019 年,公司股票曾在新 三板挂牌,公司于 2020 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2021 年公司与“航发资产”共同设立控 股子公司“贵州航亚”;2022 年公司与赛峰续签长期供货协议,LEAP 全系列压气机叶片 的平均协议份额增加到 50%以上;2023 年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募集资金投向航空发动 机关键零部件三期生产线二阶段建设项目。

  公司两大主营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医疗骨科植入锻件:1)航空发动机领域, 公司产品分为叶片类产品与转动件及结构件产品两类。叶片类产品即精锻叶片,主要指装 配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叶片,包括转动轴上的动叶片和固定环上的静叶片,公司是为 数不多具备以精锻技术实现压气机叶片量产并供货于国际主流发动机厂商的内资企业;转 动件及结构件产品包括整体叶盘及整流器、机匣、涡轮盘及压气机盘等盘环件。2)医疗 骨科关节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髋关节柄件、髋关节臼杯、胫骨平台等关节类骨科植入锻 件。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与医疗骨科植入锻件在精密锻造环节技术同源,而压气机叶片的型 面复杂度、结构复杂度、加工精度要求等加工要求都远超于医疗骨科植入锻件,因此压气 机叶片精锻技术具备向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应用迁移性。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实业背景雄厚。董事长严奇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 14.44%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最终受益人。阮仕海与“伊犁苏新”为公司第二/ 三大股东,分别持有公司 8.47%/6.96%的股份。此外,公司引入中国航发的全资子公司 “航发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公司董事长严奇、董事兼副总经理邵燃、总经理朱宏大、 副总经理薛新华等均曾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前身为无锡叶片厂,国家机械工业部直 属企业)任职,具有大型国企或相关上市公司多年的管理、生产和技术经验。公司下设 1 家全资子公司与 1 家控股子公司:公司于 2021 年收购子公司“航亚盘件”,同年公司与 “航发资产”通过投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贵州航亚”,公司持有 70%的股份。

  1)蓬勃发展期(2015-2019 年):公司营收由 2015 年的 0.15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9 年的 2.58 亿元,2016-2019 营收 CAGR 高达 103.65%。2017 年及以往年度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主要由于产能处于爬坡前期、费用相对刚性,随着新增产能持续落地,公司于 18 年扭亏 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 0.14 亿元,2019 年归母净利润 0.42 亿元,同比+201.61%;

  2)机遇探索期(2020-2022 年):2020 年起全球范围内疫情蔓延,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 受到较大影响,但公司在疫情的影响下抓住机遇,持续提高压气机叶片业务在国际客户中 的渗透率,因此 2020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依然保持在 16.89%/41.98%的较高水平。 但由于国际业务受外部环境影响短期仍不可逆,公司调整战略重心,加大国内业务的拓展 力度和开发力度,2021 年主要以部组件交付,很多零、组件均是公司首次承接,原有毛 利率较高的专业化小批量零部件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 2021-2022 年营收虽然保持 着 3.82%/15.95%的 同 比 增 速, 但盈 利能 力显 著下 行使 得归 母净 利润 端同 比下 滑 59.48%/17.34%;

  3)困境反转期(2023 年至今):2022 年公司已逐步调整优化国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客 户和业务结构,减少承接新品试制研制任务,重点承接批产或有较大批产前景的零部件业 务。根据公司公告,2023 上半年公司国内产品的预研/批产比例已显著改善。因此我们预 计 2023 年公司在完成好此前承揽的科研任务和组件业务订单后,将聚焦于国内航发的批 产件业务以及国际民航领域的恢复性订单,2023 年公司或迎来业绩拐点,2023H1 公司实 现营收 2.56 亿元,同比上升 58.0%,归母净利润 3398.6 万元,同比上升 352.32%。

  聚焦高端航空产品,外贸、内销收入比重趋向均衡。分产品类型来看,航空产品为公司主 要营收来源,2018-2022 年占总收入比重均在 85%以上,2023H1 航空产品收入占比达到 88.42%。分地区来看,2018-2019 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在 60%左右,2018 年赛峰 LEAP 发动机产量快速上升,拉动公司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订单量,2019 年以赛峰、GE 航空 为主的叶片外销业务保持稳步增长。2020-2021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客户采购需求下 降,导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下降至 22.96%/28.86%。2022 年全球防疫政策逐渐放宽,公 司国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87.40%至 1.69 亿元,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19 年公司国外地 区营收 1.50 亿元),从而使得 2022 年外销收入占比恢复至 46.64%,2023H1 公司海外地 区收入占比为 47.85%。根据公司 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公司国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 长 53.79%,预计全年国际业务交付量将达到历史新高,公司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8.68%,国内业务正在转向高质量增长。

  分业务毛利率看,航空产品的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32.14%逐年增长至 2020 年的 46.56%, 主要系“航空涡扇发动机之压气机叶片”生产工艺逐步成熟,产销规模迅速提升,公司规 模效应逐步得到体现;2021-2022 年航空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根据公司年报,主要系 2021 年公司承接的研发类及小批量产品收入占比超过 50%,原有毛利率较高的零部件专 业化小批量产品业务占比大幅下降,2022 年国内业务已承揽的技术开发和组件业务订单 占比仍较大。从公司战略层面看,这是工程化到产业化再到专业化的必经阶段,我们看好 公司逐步调整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后,毛利率恢复至较高水平,公司 2023H1 综合毛利率 为 32.23%,同比+3.58pcts,恢复趋势显著;分地区来看,公司内销/外贸业务毛利率在 2018-2020 年均呈震荡上行,2021 年开始,公司内销产品毛利率主要受产品结构影响, 而国外产品毛利率受国际疫情导致的产品交付量下降影响,均呈现下降趋势。

  费用控制能力有所提升,重视研发投入。2018-2023H1 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27.86%、 22.52%、23.04%、28.54%、20.41%、19.62%,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 2021 年研发费 用与管理费用增幅较大,研发费用增加系新增研发项目以及部分项目进入测试验证阶段使 得研发投入的材料费、工装模具、加工测试费等各项费用均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增加系 随经营规模扩张的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导致的折旧及摊销增加所致。 2023H1 研发费用达 3103.45 万元,同比增长 48.25%,主要系按照研发进度,研发投入 增加所致。

  玩加电竞

  在华泰证券 2022 年 9 月 15 日发布报告《航空发动机深度:国之重器,万程》中,我 们强调可从四个维度看航空发动机赛道的持续性: ①短期:“十四五”军机列装带动批产型号(WS-10)放量,航发动力大额预收款锁定中 短期订单; ②中期:我国四代发动机关键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在研型 号正加速转入批生产阶段; ③长期:航空发动机先军后民,CJ-1000、CJ-2000 商用发动机加速研制推出,驱动远期 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④后市场:广阔后市场铸造航空发动机坡长雪厚赛道。按发动机生命周期费用拆分:研发、 整机制造、运营维修分别占 10%、40%和 50%。我国航发保有量达到高位后,训练量加 大带来替换、维修需求提升。

  在报告中,我们假设:①目前存量飞机截止 2030 年平均换发 2 次且每次换发周期中经历 2 次维修,共 4 次大修;②考虑到存量飞机旧机型占比较高,多数战机服役期满后直接报 废无须换发维修,我们假设存量飞机仅 30%需要大修;③至 2030 年增量飞机平均换发 0.5 次:以 5 年换发 1 次计算,2025 年及之前列装的飞机到 2030 年需换发 1 次,2025- 2030 年列装的飞机到 2030 年无需换发,假设新增飞机按匀速增加,则平均换发次数为 1/2*1+1/2*0=0.5 次, 每次换发周期中经历 2 次维修,平均约 1 次大修;④各类型飞机单价 参考国外同类型单价,发动机占军用飞机成本的 25%;⑤发动机采购费和维护保养费按照 1:1 预估;⑥考虑换发发动机来自于备发,因此不再单独考虑备发数。并最后得出预测结 论:2021-2030 年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市场总规模为 9662.16 亿元人民币,新装发动 机市场总规模为 4877 亿元,2021-2030 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累计为 14539.16 亿元,年 均超千亿,2022-2030 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 29.29%。在航空发动机深 度报告中,我们结合、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预计 2020-2039 年我 国民航发动机市场总规模为 19052.21 亿元,年均接近千亿。

  叶片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叶片形状复杂、尺寸跨度大、受力恶劣、承载大,并 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的工况下运转,使得叶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发 动机的性能和质量。发动机中叶片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风扇叶片、压气机叶片和涡轮叶 片。

  锻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叶片的生产。锻件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 毛坯。利用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形变形,可改变其机械性能。根据《航空发 动机关键部件结构及制造工艺的发展》(赵明等,【航空制造技术】,2015 年第 12 期),目 前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锻件毛坯占毛坯总重量的一半以上,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和压气机叶 片、盘、轴、齿轮和部分机匣零件采用锻造工艺。目前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以中航重机、 航宇科技、派克新材、三角防务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铸造可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航空 发动机上铸件主要用于叶片和机匣等部位。

  压气机叶片决定了总增压比,即发动机对空气流动的压缩程度,提高发动机的增压比可以 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压缩效率和燃烧效率。航亚科技压气机精锻叶片从原材料到成品包装入 库需要经过制坯、精密锻造、切边、真空热处理、表面处理、尺寸检查等 18 个步骤。

  竞争格局: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压气机低压级叶片所用的空心叶片、复合材料叶片对材 料及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国内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国际市场仍以欧美企业为主导。GE、 赛峰、罗罗、普惠等国际航空发动机巨头均拥有直属工厂,或与合作公司成立合资工厂。 但随着中国锻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国产锻造叶片具备全球竞争力。从成本角度考虑,国际 航空发动机巨头加大了对中国锻造叶片的采购力度,航发动力、航亚科技等公司先后获得 锻造叶片大单,锻造叶片产业正向中国转移。

  整体叶盘/叶环结构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效率并减少零件数。整体叶盘结构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是基于常规叶盘结构基础的一种提高发动机部件效率的新型结构,即 将叶片用电子束焊接方法直接焊到轮盘上,省去常规盘叶连接的榫齿和榫槽。整体叶环结 构则是采用复合材料,在结构上省去盘体部分,结构更为简单,减重效果更加明显。

  机匣是整个发动机的基座,是航空发动机上的主要承力部件,是圆筒形或圆锥形的壳体和 支板组成的构件。机匣零件作为航空发动机上的重要零件,为整个发动机提供了一个封闭 的空间,保证气流顺利进入,被压缩升压、充分燃烧、膨胀做功、排出后形成推力。

  机匣将航空发动机各个单元进行连接,形成整机;为控制系统、燃油系统、传动系统等搭 建了一个互相连接的整体。航空发动机机匣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整体机匣、对开机匣、异形 机匣、附件机匣、带有整流直板的机匣几大类。机匣根据其使用部位不同,所用材料也不 同,压气机部分工作温度较低采用钛合金,涡轮部分气体温度大幅升高,采用高温合金。

  压气机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价值占比较高。对于战斗机发动机,其涵道比较小,有加力燃烧 室,因此风扇、外机匣的价值占比较低,但压气机、加力燃烧室、控制系统占比高;对于 运输机发动机(客运、货运、军用),为实现噪声控制,涵道比大,且没有加力燃烧室, 因此,风扇、外机匣的价值占比高,控制系统占比较低;直升机发动机中,控制系统、减 速机构的占比较高。

  而在另一种价值拆分模式下,叶片在大型涡扇发动机(运输机)中的占比最高,达到 29%; 在小型涡扇发动机(直升机)中,控制系统、附件传动装置的价值占比最高;而在加力式 涡扇发动机(战斗机)中,价值占比最高的则为加力喷管。

  根据华泰军工 2022.9.15 发布报告《航空发动机,国之重器,万程》中的测算, 2021~2030 年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市场总规模为 9662.16 亿元人民币,新装发动机 市场总规模为 4877 亿元,2021-2030 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累计为 14539.16 亿元,年均 超千亿,2022-2030 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 29.29%。在航空发动机深度 报告中,我们结合、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预计 2020-2039 年我国 民航发动机市场总规模为 19052.21 亿元,年均接近千亿。

  根据 2013-2019 年中国民航旅客周转量复合增速为 12.88%,由于民航市场与旅客周转量 高度相关,且今年国内民航客运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故假设 23 年后我国民航市 场空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也为 12.88%。我们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详细给出航空发动机 每年的市场需求空间(即下表中的合计栏),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关键零部件的市场空 间。根据对航空发动机部件按结构与功能的价值拆分,我们对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主要 是压气机叶片、盘环件与机匣的市场空间进行测算。

  1)压气机叶片:压气机分为压气机盘轴件与压气机叶片。军机方面,我国以战斗机、直 升机和教练机为主,根据结构拆分,叶片与盘轴件的价值占比之比约为 1:1,根据功能拆 分,压气机的价值占比取各型号的平均值,从而军机中压气机叶片的价值占比为 7.78%; 民航方面,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以大型涡扇发动机为主,根据结构拆分,叶片与盘轴件的 价值占比之比约为 2:1,而根据功能拆分,压气机在整个发动机中的价值占比为 10.9% (参考 TF39 运输机,为大型涡扇发动机),从而民航中压气机叶片的价值占比为 7.02%。 由此我们得出 2021-2030 年国内军机与民航发动机中压气机叶片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1131.16/317.63 亿元。 2)盘环件:根据结构拆分,军机方面,盘环件的价值占比取战斗机与直升机的平均值, 约为 17%;民航方面,盘环件的价值占比即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其价值占比,为 16%。由 此我们得出 2021-2030 年国内军机、国内民航发动机中盘环件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2471.69/699.36 亿元。 3)机匣:根据结构拆分,军机方面,战斗机与直升机机匣的价值占比差别不大,综合约 为 9%左右;民航方面,机匣的价值占比即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其价值占比,为 14%。由此 我 们 得 出 2021-2030 年 国 内 军 机 、 国 内 民 航 发 动 机 中 机 匣 的 市 场 空 间 分 别 为 1308.54/611.94 亿元。 根据以上测算,我们预计 2021-2030 年国内军机、国内民航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市场空间总 计分别为 4911.40/1628.93 亿元,对应 2022-2030 年 CAGR 分别为 29.29%/12.88%。

  美国是最大的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人工关节中膝关节比重最大。根据《The Orthopaedic Industry Annual Report 2021》报告,2020 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中, 美国占比 65.7%位居第一,达到 312 亿美元,亚太地区占比 12.9%。其中人工关节市场份 额为 171.4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3%——膝关节为 78.9 亿美元,髋关节为 70.5 亿美元, 四肢关节为 22.0 亿美元;脊柱 86.6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3%;创伤 71.25 亿美元,同 比下降 4.4%;运动医学为 52.82 亿,同比下降 10.8%。

  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逐年上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趋势加快,国家医疗器械 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中国医疗器 械蓝皮书》显示,2021 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340 亿元,同比增长 14.09%。 从行业市场结构分布情况来看,脊柱类、关节类和创伤类器械是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最 主要的细分领域,2021 年占比合计达 90%以上,其中关节类占比为 31.76%,脊柱类占比 为 30.01%,创伤类占比为 28.82%。

  关节类骨科植入件的国产化率不到一半。从国产化率来看,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3 年发布的《2023-2028 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2020 年我国 创伤领域骨科医疗器械国产化率最高,达到 72%,其次为脊柱、关节领域,国产化率分别 为 54%、47%,运动医学领域仍靠进口,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节类及运动医学类被进口产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目前中国骨科植入件市场,进口品牌 生产厂商依旧占据骨科植入件主要份额。2020 年,国内骨科植入件市场销售额排名前十 的企业合计占据 56.31%的份额,相较 2017 年的 49.5%有所提升,市场格局更加集中。其 中前五家国产公司合计占据 18.81%的份额,前五家进口企业合计占据 37%的份额,相较 于 2017 年的 10.7%/38.8%,国产场上的份额有所扩大,但进口品牌仍主导国内骨科植入 耗材市场。强生、捷迈邦美、史赛克、美敦力、施乐辉等进口企业较早进入行业,拥有先 进技术研发能力、雄厚财力、成熟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等优势,国产厂商后发进入,依托政 策支持与研发投入逐渐挤占市场,未来顾客医疗植入件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骨科人工关节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加剧, 公众健康意识逐渐加强,政府不断加大对行业的支持力度,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发展 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对于医疗骨科植入件厂家而言,外购部件是 其主要供应渠道,根据 AvicenneMedical 预测,医疗骨科植入件厂商将越发侧重外购:预 计在 2018 年至 2023 年期间外购部件的年化增长率是厂商自产规模年化增长率的一倍以上, 骨科植入锻件具有可观的市场增长空间。

  公司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以精锻技术实现压气机叶片规模量产并供货于国际主流发动 机厂商的内资企业。全球主流航空发动机厂商中的赛峰(CFM 国际,与 GE 公司合营)、 RR 和 GE 航空为公司主要客户。公司已先后成功开发 LEAP 系列(该款发动机是法国空 客 A320、美国波音 737、中国商飞 C919 等 150 座单通道客机中的主流发动机型)、 GE90、XWB、Trent1000、CFM56 系列、CF34、CF6、PP20、LMS100、LM9000 等机 型压气机叶片,涵盖近 160 余型叶片。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中国航发集团高性能发动机、 我国自主研制的 CJ-1000/2000 发动机(配装 C919/CR929 飞机)等重点型号任务,提供 高、低压压气机叶片。根据公司 2022 年年报,2022 年 2 月 24 日,公司与法国赛峰续签 长期供货协议,将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30 年 12 月 31 日的 LEAP 全系列压气机叶片产 品平均协议份额增加到 50%以上。

  全球民航客运量恢复,航空发动机龙头营收回暖。法国赛峰与美国 GE 航空是公司最主要 的两个客户(根据航亚科技招股书,2019 年公司来自于法国赛峰、美国 GE 的营收占总收 入比重为 49.60%/5.22%,分别为公司第 1、4 大客户,往后年度数据未披露),随着全球 民航客运量恢复预期兑现,民航航空发动机主机厂订单情况好转,2022 年营收规模出现 反弹。

  LEAP 发动机快速起量,公司压气机叶片作为赛峰最大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依托精锻制 造技术,公司已经实现了对赛峰 LEAP 系列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长期稳定大批量供货。 CFM 国际是赛峰和 GE 的合资企业,拥有 40 年成功的商业经验,其 CFM56 发动机是民 航史上最大的成功,曾服役于 A320/737 等典型民航飞机型号。根据《Commercial Engines 2022》,截至 2022 年底,在运营的 CFM56 发动机超过 31800 台。CFM56 继任 者 LEAP 发动机燃料的消耗量比前者少 15%,未来民用发动机服务将逐步从基于 CFM56 发动机的机队向基于 LEAP 发动机的机队过渡。据赛峰年报预测,2023 年 LEAP 发动机 的产量将同比增长 50%,约为 1700 台发动机。而根据航亚科技 2022 年年报,公司在压 气机叶片业务占据赛峰 50%的份额,有望充分从旺盛的 LEAP 发动机需求中受益。

  坚定实施零部件专业化战略,公司批产/类批产业务比例增高。2021 与 2022 年,公司国 内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降了 4.20%/13.59%,主要系公司承揽了大量国内研制试制的零件、 组件装配集成业务,此类业务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公司逐步调整优化国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客户和业务结构,国 内批产/类批产业务占比在 2022 年年初、2022 年年底和 2023 年半年度分别为 13%/48%/73%,未来公司或将进一步提升批产业务占比。

  业务结构调整后,公司毛利率与 ROE 有望边际改善。批产/类批产业务比例提升助力公司 专业化发展战略,航发零部件行业的规模效应凸显,进而改善公司的毛利率与 ROE 水平。

  航亚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精锻技术制造商。国内公司在叶片生产上目前仍较多采用模锻+数 控加工工艺。模锻毛坯精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大量后续数控加工才能使得工件符合设计 要求,不仅成本高,同时会破坏金属流线及部件表面完整性,进而影响部件的应力性与使 用寿命。公司所采用的精锻工艺,是现代国际主流航空涡扇发动机制造商普遍采用的压气 机叶片制造工艺,具有可靠性及一致性好等工艺技术优势,研发成本与技术壁垒高。公司 已具备以精锻技术实现压气机叶片规模量产并供货于国际主流发动机厂商,批量生产带来 的规模效应实现了公司精锻技术的经济性,助力公司跻身国内国际精锻技术产品市场。

  精锻叶片满足现代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膨胀比与推重比需求,已成为当前航空发动机压气 机叶片制造的主流工艺。普通模锻成型的叶片性能低,适用于增压比低的增压器。随着涡 轮增压技术的发展,要求增压器膨胀比也越来越高,叶片采用精密锻造成型才能满足增压 器的性能要求。叶片通过精锻后可获得沿叶片形状分布的光滑金属流线和均匀细小的晶粒, 其承载能力、强度、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型面复杂的机械加工困难。

  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先后经历了纯机加工、普通模锻、半精锻和精锻 4 个阶段,顺应了 先进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精锻技术是在普通模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近净成 形技术,以压气机叶片为例,型面和缘板内侧面不再机械加工而是直接通过无余量精密锻 造达到零件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或者预留少许分布均匀的余量,通过 化学铣削、局部抛光的加工方式去除,该技术更加完整地保持了叶片金属流线的连续,增 加了叶片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叶片的性能和寿命。

  公司现有叶片年产能约 90 万片,产能处于扩张期。公司运用 OKR 目标管理工具,加速提 升批产能力。转动件结构件业务聚焦批产能力建设,使快反经营模式向批产经营模式顺利 转变;叶片业务聚焦出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有所提升,叶片月出产量屡创新高,有力地 支撑了后疫情时期客户紧急的交付需要。

  募投项目加速建设。公司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大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022 年一季度开工建设,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今年上半年新的压气机叶片车间投入使用, 叶片年产能将达到 150 万片,大幅提升公司的压气机叶片产能;全部建成后,新增现代化 的整体叶盘专用车间,部分特种工艺具备内部配套能力,研发、生产条件将显著改善。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