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行业研究报告:国内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发展前景广阔玩加电竞

  新闻资讯     |      2023-05-19 23:32

  玩加电竞2022 年全年,航空装备行业的行情走势为波动与平稳结合,总体呈现下跌趋势。航空装 备行业上半年总体走势波动较大,受疫情及季节因素影响,前四个月大幅下跌;从五月 开始,航空装备行业开始一改颓势,呈波动性上涨趋势;年中较为平稳,波动较小,有 两次较为大幅度的涨跌,总体波动不大;年末小幅波动,略有下跌。2022 年前三季度净 资产收益率为 5.73%,同比下跌 0.25pct;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125.85 亿元,同比增长 12.11%。整体来看,航空装备行业 2022 年前三季度保持平稳增长趋势,但增速较 2021 年有所下降。

  航空工业是现代大国博弈、强国争雄的高端平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国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建设航空强国已成为 国家意志。2022 年 1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 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全面开启了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民用航 空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明确“十四五”时期民航“一二 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安全发展、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系统观念和绿色人文的 基本原则,确定了“六个新”发展目标,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构建更为 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现代民航体系。

  航空行业未来发展走势方面,波音发布的 2022 年《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中预测随 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民用飞机机队规模在未来 20 年中将增长一倍以上。波音预 测未来 20 年间,全球机队年增速在 2.8%左右,代表全球的机队规模会增长 80%左右。 未来 20 年全球航司将需要 41170 架新飞机,单通道客机占 75%,支线%。此外,全球机队规模将近翻倍,一半交付用于替换老飞 机。其中,单通道客机 6370 架,支线 年将需要价值 1.5 万亿美元的 8485 架新飞机来服务乘客出行和贸易 发展,其中该需求占到了同期全球飞机交付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三分之二以上新飞机用 于满足增长需求,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寻求用更加高效的机型,例如波音 737MAX、787 和 777X 来取代旧机型。

  据《中国直升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报告表示,直升机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我国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相对世界其他国家,直升机为我国国防和 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国国境线漫长、地理环境复杂、边防巡逻及守卫任务 艰巨、高原与山地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广袤的森林和草原也需要巡 查和保护。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国面临着维持社会稳定、打击活动、缩 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等问题,同时需要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科技产品更加贴近于日常生活的 美好愿望,因此,从国防建设、反恐维稳到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到农林作业、地质勘探, 再到旅游观光、飞行培训,直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环节。

  该报告还表示,直升机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和军民通用性。直升机产业链条长, 包括上下游产业,覆盖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集成近百种科学和千余项技术。直升机产业发 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支持,而这也是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的契机,利用直升机产业 万亿的市场规模,以直升机产业发展为引领,可带动关联产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 级。直升机无论是技术特点还是应用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军民通用特性。直升机是以平台 研发为基础,通过改型改装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因此从平台研发技术角度出发,直升机 技术具有很好的复制性。直升机应用领域的通用性在抢险救灾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军 用运输直升机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警用直升机作为维护社会安定、 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军民协作最好的典范。因此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军 民协作发展的新高点。 1903 年莱特兄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可操纵的固定翼飞机。由于直升机技术的复杂和发 动机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它的出现比固定翼飞机晚了三十多年。1939 年 9月 14 日, 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 VS-300 直升机成功首飞,被认为是第一架实用的直升机。西科 斯基因此被称为现代直升机之父。

  随着研制理念和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直升机从诞生到现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 至目前,航空学家通常把直升机分成四代,这四代直升机都有各自的典型技术特征。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及其他多重风险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直升机市场表现较为 疲软。据《2022WorldAirForces》报告显示,全球军用直升机约 2.2 万架。在全球现役的 1.9 万架军用直升机中,美国拥有 5463 架,占全球军用机队的 27%;俄罗斯为 1543 架,占全球军用机队的 8%。北美依然是军用直升机最大的市场,共有 5581 架,其次是 亚太地区,共有军用直升机 4876 架,欧洲保有量为 3323 架。 民用直升机方面,根据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民 用直升机交付量为 877 架,其中活塞直升机 179 架,涡轮直升机 698 架。2020 年,全球 民用直升机交付量为 709 架,较 2019 年下降 19.2%,其中涡轮直升机交付量为 567 架,活塞直升机 142 架,交易规模达到 34 亿美元。2021 年全球民用直升机交付量为 860 架,同比上升 21.3%,其中活塞直升机 181 架,涡轮直升机 679 架,交易规模 42 亿美 元,同比上升 22.6%。2021 年全球民用直升机空客直升机、贝尔、莱奥纳多和罗宾逊等 4 家制造商的交付量约占全球民用直升机交付量的绝大部分。其中,空客直升机 2021 年 交付量为 311 架,位居全球交付量的首位,比尔交付量为 163 架莱昂纳多交付量为 115 架,罗宾逊交付量为 244 架,其中受欢迎机型为空客直升机的 H125/H125M,2021 年交 付量为 135 架。

  在机队组成上,据报告《全球民用直升机市场研究与分析》显示,涡轮直升机机队规模 约 3 万架,占比约为 77%,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其中欧洲民用涡 轮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205 架,占比约为 32%;北美地区民用涡轮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7457 架,占比约为 26%。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民用涡轮直升机市场,机队规模达 5778 架。涡轮直升机主要制造商有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莱昂纳多公司、贝尔公司、俄罗斯 直升机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这五大公司的直升机产品性能良好、任务能力强、吨位齐 全,市场保有量大。活塞直升机方面,全世界大约有 9400 架活塞直升机,主要机型包 括 R22 系列、R44 系列、ENSTROM280 系列和 S-300 系列。制造商主要有罗宾逊公 司、施韦策和恩斯特龙公司,其中罗宾逊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我国直升机工业创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1956 年 10 月从苏联引进米-4 直升机图样 资料开始生产直 5 型直升机,开启了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历程。随后通过引进生产了直 8 和直 9 直升机,自行设计研制了直 11 直升机。中国直升机产业始终坚持“一机多型、系 列发展”和“自主发展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方针,由已有机型改型发展了几十个 型号,服务于陆、海、空三军,社会公益和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直 10 武装直升机和某 型运输直升机的研制和生产,使得我国具备了研制生产第三代直升机的能力,并建立第 四代直升机研制能力,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形成了跨越式发展的局面。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薄弱、低空空域管制严格等原因,我国直升机装备尚处于起步阶段, 机队规模较小,大量市场份额被欧美制造商抢占。国内直升机产业发展的羸弱造成了今 天国内民用直升机保有量小,国产直升机在民用直升机领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尴尬境 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整个社会经 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本应该在此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直升机产业却发展缓慢, 尤其在民用直升机领域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为了完成国家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目 标,在 2050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快直升机产业发展,以直升机技术发展、 产品发展和市场开发为基础,促进直升机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直升机技术来源于欧美,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学习和跟踪欧美先进的直升机技术。最 近十多年来,我国直升机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现已基本形成研制生产当代直升机的 技术基础和产业化发展的工业基础。我们已经掌握了直升机总体设计与优化、气动、动力 学、结构设计等直升机设计技术,对直升机各个系统从设计研发到试验已经建立起一套 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体系,同时也更加关注直升机前沿技术的发展,包括智能旋翼、复合 直升机、直升机电动技术、高速直升机等,保持我国直升机技术的先进性。我国直升机技 术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论证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国民 经济发展对通用航空器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通航市场航空器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民 航局统计,截至 2020 年末,我国通航在役机队规模达到 2,892 架,较 2019 年新增 185 架, 其中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923 架,约占我国通航市场的 32%。2020 年,我国通航飞行 小时总数为 98.4 万小时,其中民用直升机飞行小时总数为 19.9 万小时,占比为 20.2%。 从作业分布看,我国民用直升机主要服务于空中巡查、航空护林、城市消防等作业类飞行和石油服务、空中浏览、公务飞行等载客类飞行,两类作业的飞行小时占民用直升机飞行 小时总数的 7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给我国的 直升机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较长时期 内,中国对民用直升机开放空域并开始生产自主设计的民用直升机,对中国市场直升机 需求的扩张做出有力贡献。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中国 制造 2025》、《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 区的实施意见》、《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提出加速通用航空发展的规划,这些重大政策的出台,给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家支持用好现有资源,统筹长远发展, 加快构建应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力量规模适度、各方积极参与的航空应急救援力 量体系,引导和鼓励购置大型、重型航空器,提高快速运输、综合救援、高原救援等航空 应急能力,增加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数量。

  直升机无论是技术特点还是应用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军民通用特性。据《中国直升机产业 的现状及发展建议》表示,直升机是以平台研发为基础,通过改型改装可以实现特定的功 能,因此从平台研发技术角度出发,直升机技术具有很好的复制性。直升机应用领域的通 用性在抢险救灾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军用运输直升机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表现足以说 明一切。警用直升机作为维护社会安定、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军民协作最好的典范。

  除此之外,直升机产业还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直升机产业链条长,包括上下游产 业,覆盖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集成近百种科学和千余项技术。直升机产业发展需要各行各 业的技术支持,而这也是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的契机,利用直升机产业万亿的市场规 模,以直升机产业发展为引领,可带动关联产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民 用直升机,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可以带动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美国有超过 10000 架的各类民用直升机,有数千家的通航企业,这些企业的飞行人员、机务人员、管 理人员共计上百万,这类人员处于第三产业的高端,其所带动的规模效应是其他产业所 无法比拟的,而围绕民用直升机租赁、保险等业务发展起来的产业更是无法计算。同时, 围绕直升机使用将需要大量的机场和起降点,这些机场和起降点的建设又将带动建筑、 通信导航、交通、特种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形成又一经济的增长点。

  当前世界直升机的竞争格局处于三足鼎立,后起之秀奋起直追的状态。目前全世界有近 20 个国家能够制造直升机,除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外,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和波兰 等国也纷纷将直升机制造业列为 21 世纪战略性产业而竞相加速发展。美国是目前全球最 大的直升机生产国和使用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直升机市场和西科斯基、贝尔、波音三大直 升机制造商。但近年来,美国在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受到来自欧洲强有力的 挑战。欧洲直升机产业发达,特别在民用直升机研制、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 列。俄罗斯自 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危机后,直升机的产量和出口量不断下降,但近年 来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取得了一定进步,军用直升机发展较快,民用产品也取得一定进 展。目前,全球各主要直升机制造商正按各自不同的商业战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空客 直升机通过均衡发展的生产线,在民用和军用市场中取得成功,并通过地区子公司和合 资企业覆盖全球。

  莱奥纳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同时加强风险合作。贝尔将主要精力集 中在产品的改进改型,并致力于用户的使用维护保障。波音将生产线集中在少量非常成 功的军用型号上。西科斯基在军用市场占有优势,在民用市场针对特定领域成功开发相 应机型,并在零部件市场获得收益。俄罗斯直升机则继续对其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 务体系进行整合,并已开始有选择地进行产品研制。当前直升机正处于不断技术革新的 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正不断推动直升机技术的进步。目前常规构型直升机已经开始从第 三代产品向第四代产品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投放市场的产品大多属于此类。最新机型 有空客直升机公司的 H160 和贝尔 525 直升机,前者将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技术发挥到极 致,后者将成为世界第一款搭载电传飞控的民用直升机,同时以高速为主要特征的第五 代新构型旋翼机技术加速发展,AW609 倾转旋翼机取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 外,一些轻小型无人直升机产品也已经投放市场。 我国直升机产业虽然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客 户服务体系、供应商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根据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 汉密尔顿和德国李斯特的经济学观点,我国直升机产业仍然属于幼稚型产业,其基础和 竞争力薄弱,虽然产业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其尚处于发展初 期,与欧美一些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直升机主要由机身和升力、动力、传动三大动部件和机载飞行设备组成。机身用来支撑和 固定直升机各个部件,将各个系统连成一体,用来运载人员、设备和物资等。机身外部的 设计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和稳定性均有重要的影响。按照直升机生产制造顺序, 直升机产业链可分为原材料、零部件、子系统、整机以及维修检测五部分。其中子系统包 括动力系统、飞行设备、传动系统、通信导航系统以及旋翼系统等。

  直升机及零部件产品对原材料的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其用材多选用强度高、重量低、耐腐 蚀性强、可塑性好的材料,多为特种铝材、特种钢材、钛合金等特种稀有原材料以及碳纤 维、树脂基等航空复合材料,其中复合材料是重点,因复合材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飞机 设计制造正在走向一条变革之道。

  由于材料的发展,钛合金、特种铝材、特种钢材的发展,航空制造金属材料可用范围得 到显著拓宽、材料品质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宝钛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 产、科研基地。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完善的钛材生产体系,主要产品为各种规格的钛及 钛合金板、带、箔、管、棒、线、锻件、铸件等加工材和各种金属复合材产品。公司的 产品中钛材应用于众多领域,其中航空、航天、船舶方面:主要用作宇宙飞船的船舱骨 架,火箭发动机壳件,航天方面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燃烧舱、对接件、发动机吊臂,飞机 上的发动机叶片、防护板、肋、翼、起落架等,舰船上的水翼、行进器等。2021 年,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 52.46 亿元,同比增加 20.94%。

  西部超导: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 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实 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 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主 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包 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 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和高温合金母合金等。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 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 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2021 年公司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29.27 亿 元,较同期增长 38.54%,其中高端钛合金材料产量 7105.12 吨,销量 6813.49 吨,实现 收入 24.58 亿元,较同期增长 37.90%。

  万泽股份:公司专注高温合金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致力于研发、生产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精密铸造叶片、高温合金粉末盘件、高温母合金及其合金粉末 等。公司已掌握精密铸造叶片核心技术,并成功使用自主研发的镍基高温母合金试制出 高品质的等轴、定向及单晶涡轮叶片,相关产品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动 力、机车动力等产业。 图南股份:2 公司从事的业务属于先进金属材料行业,主要涉足的先进金属材料为高温 合金及特种不锈钢,另外还包括精密合金、耐蚀合金、高电阻电热合金等材料。公司专 注于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用及高端民用装备制造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高 新技术企业。

  中航高科:公司主要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业务涵盖 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公 司聚焦新材料生产交付和生产经营任务,加强精益生产管理,确保供应链和生产经营平稳,生产效率和运行质量持续提升。航空工业复材预浸料产品生产管理持续优化,强化 全链条质量控制,建立重点原辅材料指纹数据库,完善主要预浸料产品的 PCD 过程控 制文件体系。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0762 万元,同比增长 30.77%;实现净利润 59127.77 万元,同比增长 37.56%。

  直升机低空低速飞行器的任务特性,与高空高速固定翼飞机存在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 飞行高度一般在 3000m 以下,甚至在一树之高 15~30m 之间,巡航速度约在 280km/h, 舰载直升机甚至常低空掠海飞行,因此其服役环境极其恶劣,主要为湿/热、干/寒、沙 尘/雨淋及海水等自然环境条件。直升机结构选用具有较优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的复合材 料,是其环境适应性设计的最佳选择,可满足在上述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 苛刻使用要求。同时,直升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拥有旋翼,旋翼作为直升机独有的动部 件,其动力响应产生高周疲劳环境,且直升机在地空地循环效应诱发下存在低周疲劳环 境,因此选用具有最佳抗疲劳特性的复合材料将是直升机追求结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基于复合材料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带来的减重优势、铺层剪裁设计性可在不同方向产生 所需力学性能、可制备表面高光滑度的复杂双曲率部件以达到气动减阻效应、可整体成 型减少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及较优耐腐蚀和耐化学物质特性等诸多优点,复合材料在 直升机结构设计制造上日趋重要。

  光威复材是国内从事复合材料制造的代表性企业。公司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 域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机,以募投项目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增强公司的 研发、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科研院所、各主机厂所合作,充分利用公司产业协 同资源和各项资质条件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优势,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领 域延伸,跟踪和开发先进复材制造技术和高端构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的 规模化工业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为公司向高端复合材料领域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直股份:中直股份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 军,现有核心产品既涉及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又涵盖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 产及客户化服务,构建了系统与集成级的解决方案优势,为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 者提供有竞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系统集成和整机产品供应商,同时也是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2021 年公司合并报表实 现营业收入 2,178,985.47 万元,同比增长 10.86%;净利润 91,350.17 万元,同比增长 20.5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91,321.15 万元,同比增长 20.53%。基本每股收 益 1.5492 元/股,同比增长 20.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10%,同比增加 1.18 个 百分点。

  航发动力: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轮、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 发动机的企业,是中国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上市唯一平台。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 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经营模式为多元化经营,坚持聚焦航空发 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面向军用、民用两大市场。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 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 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 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2021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66,521.32 万 元,同比增长 19.10%,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3,188,463.10 万元,同 比增长 21.87%;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 129,172.75 万元,同比减少 14.42%;非航 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48,885.47 万元,同比减少 17.55%。

  中航高科:公司主要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业务涵盖 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截 至 2021 年末,公司拥有航空工业复材、优材百慕、京航生物、航智装备及万通新材五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全资子公司)是集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 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民用航空结构件和民 用领域复合材料零部件,面对国内航空市场和非航空市场领域。优材百慕(控股子公 司)主要从事民航飞机用航空器材、轨道车辆制动产品、高温复合材料制品、特种车辆 制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民航飞机机轮和刹车装置的维修业务。公司 2021 年 实现营业收入 38.08 亿元,同比增长 30.77%;实现净利润 5.91 亿元,同比增长 37.56%。

  中航重机: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主要涉及锻铸、液压环控等业务。公司锻造业务的国内 产品主要涉及飞机机身机翼结构锻件、中小型锻件,航空发动机盘轴类和环形锻件、中 小型锻件,航天发动机环锻件、中小型锻件,汽轮机叶片等。2021 年,公司锻铸业务实 现营业收入 66.99 亿元,同比+34.49%。公司的液压环控业务相关产品主要为高压柱塞 泵及马达以及多种材质、多种形式的热交换器及环控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航空 航天、工程机械等领域。对于航空用零部件,公司主要生产民用航空零部件,部分产品 批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为美国 GE、史密斯等公司配套生产民用航空零部件。 2021 年,公司液压环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0.91 亿元,同比+21.78%。

  航发控制: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 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三大业务。其中,航空发动机 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制、生产、修理、销 售与服务保障;国际合作业务主要是为国外知名航空企业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转 包生产,如航空发动机摇臂、飞控系统和燃油系统滑阀偶件、发动机泵壳体组件及其他 精密零件的制造;非航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以动力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为依托,重点 向兵器、汽车等动力燃油与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拓 展。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25%;实现利润总额 59,570 万元,同比增长 33.37%。

  海特高新:公司是以高端核心装备研制与保障、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高性能第二代/第 三代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三位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是我国第一家民营航空 装备研制与技术服务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同时拥有运输飞机、公务机、航空部附件 CAAC、EASA、FAA 等许可的民营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有航空发动 机主要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客机机舱氧气系统研发与制造、航空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研 发与制造。公司还参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研发与制造,某型直升机电动救援绞车已实现批 量列装,该产品应用于多型号运输直升机,是国内首家严格按照特种技术公司规范研制 程序研发的直升机。

  航发科技:公司主要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 主要分为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业务板块。公司现有 500 多种、3600 余台各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拥有 25 万余平方米各类加工厂房;具备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所需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理化检测及各类综合性能 试验能力。公司另一主要业务为航空轴承,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所生产的航空轴承,专 业性强,附加值高,产品质量好,行业知名度较高。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05 亿 元,同比上涨 28.79%。 龙溪股份:公司业务主要为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齿轮/变速箱、电脑针织机械的研 发、生产与销售,并通过控股子公司开展供应链服务与生产物资贸易,2021 年集团营业 收入一半以上来源于母公司关节轴承业务,利润主要来自母公司的贡献。关节轴承是母 公司的核心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冶金矿山、水利工程等传 统配套市场及国内航空航天、建筑路桥、新能源等高端市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

  直升机的机载系统主要包括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两类。航电系统是指飞机上所有电子系 统的总和,是飞机平台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核心系统,其性能和技术水 平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现代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也成为先进战机的重要标志。航电系 统具体指安装在飞机上或悬挂在飞机上的所有电子和机电系统及子系统(含硬件和软 件),包括无线电通信系统、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火力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 统、电子战系统、数传系统等。机电系统是飞机上执行飞行保障功能的所有飞机系统的总称,国外通常称为公共设备系统,是通过机、电、气、液等各种二次能源的产生、传 输、转换,利用飞机的相关信息,采取一定的做功方式,完成各种飞行保障功能。其与 机体结构、动力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一样,是飞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系统。机电系统 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体性能,同时对飞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产 生重要影响。国内的直升机机载系统主要有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中航电测等国有企业 和晨曦航空等民营企业。

  中航电子:中航电子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 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产品谱系覆盖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光电探测系统、座 舱显控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系统、 综合数据系统、控制板与调光控制系统等十大系统在内的航空电子相关领域,以及为电 子信息、智能系统、机电自动化、基础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提供相关配套系统解决方 案、产品及服务。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39 亿元,同比增长 10.93 亿元,增幅 12.5%;实现净利润 8.18 亿元,同比增长 1.62 亿元,增幅 24.8%;实现归母净利润 7.99 亿元,同比增长 1.68 亿元,增幅 26.6%。

  中航机电:公司致力于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经营航空机电产业相关系 统,目前产品谱系覆盖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航空电力系统、高升力系 统、武器与悬挂发射系统及基于航空机电核心技术发展的汽车座椅系统、空调压缩机、 高压氧舱、等静压机等相关领域。公司 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499,220.48 万元,较 2020 年 1,222,409.88 万元增加 276,810.60 万元,增长 22.64%;实现利润总额 152,778.37 万元,较 2020 年 134,802.35 万元增加 17,976.02 万元,增长 13.34%。公司持续聚焦主 业,航空产品营业收入 111.63 亿元,占年度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74.46%,同比增长 23.85%。公司依托军用航空核心技术优势大力拓展民用航空产品,随着 C919 为代表的 国产民机产能释放,以及民机机电系统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民机产品配套从初级向中 高级产品发展,从单个产品向系统级产品的发展,未来公司民机机电系统市场规模潜力 巨大。

  中航电测:公司目前业务和产品主要涉及飞机测控产品、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 称重仪表和软件、机动车检测系统、驾驶员智能化培训及考试系统、智慧物流分拣系 统、电磁阀人造宝石及其制品等多个方向及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划分为航空军品、传感 控制、智能交通等业务板块。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280.20 万元,较上年增长 10.39%;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34,978.43 万元,较上年增长 13.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为 30,700.79 万元,较上年增长 16.95%。伴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 程推进,跨域能力发展已成为主线,航空军品业务迎来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正式进 入装备放量建设期。航空机载设备专业化发展加速,飞机配电系统向分布式配电系统和 负载自动管理系统方向发展;航空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测控核心技术的驾驶舱 控制分系统、直升机吊挂投放系统、旋翼刹车系统等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晨曦航空:公司立足于航空领域,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航空机电产品及提供相 关专业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涉及航空惯性导航、航空发动机电子及无人机领域。 其中,航空惯性导航产品包括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光纤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 统、激光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压电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和导航计算机组件;航空 发动机电子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飞控计算机和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等。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 22,417.67 万元,较上年同期 27,075.77 万元下降 17.20%。主要原因系 2021 年公司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及响应政府防疫要求,同时部分国 产器件采购周期延长使得相关产品交付延期。

  目前国内直升机整机总装、生产制造方面的上市公司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为中直股 份。

  中直股份:公司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军, 现有核心产品既涉及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又涵盖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产及 客户化服务,构建了系统与集成级的解决方案优势,为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 供有竞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系统集成和整机产品 供应商,同时也是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为推动民用直升机产业发 展,大力开拓民用直升机市场,推动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建设及支持 AC312E、 AC332、AC352 等型号在天津研制生产交付,促进 AC313A 直升机在景德镇研发取证, 公司于 2021 年向哈飞航空增资 5.53 亿元,向昌河航空增资 5.4 亿元,并将天津直升机 有限责任公司转为哈飞航空的全资子公司管理,为将哈飞航空和昌河航空打造成为集研 发、制造、销售、客户支援、培训、加改装为一体的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进一步提供 资本支持,增强哈飞航空和昌河航空的资本实力和运营能力,有效提升企业发展后劲与 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聚焦航空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作 用。2021 年中直股份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 2,178,985.47 万元,同比增长 10.86%;净利 润 91,350.17 万元,同比增长 20.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10%,同比增加 1.18 个百分点。

  根据 GlobaljetCapital(GJC)在 2021 年年中发布的预测,到 2025 年,新公务机和二手公务 机市场的总交易量预计将达到 162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7.4%,在 2021 年, 北美及亚洲公务机交易市场已开始增长,中国的公务机运营及维修公司应提前准备应对 未来几年国际公务机市场的增长趋势。随着中国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机龄的增加,将推动航空维修、飞行培训、航空租赁、客机改货机、飞机拆解等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据波 音预测,未来 20 年,中国的民航服务市场机遇将达到 1.8 万亿美元。 海特高新:公司提供航空技术服务,包括飞机大修、飞机拆解、飞机整机喷漆、航空部附 件维修、航空租赁等。航空部附件维修方面,公司积极开拓特定客户的维修市场和国产大 飞机维修能力、产品开发能力。航空租赁方面,为完善航空产业链条,公司开展飞机租赁、 航空发动机租赁、飞行模拟机租赁等业务,通过设计租赁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储备客机改货机飞机资源,发挥公司在飞机客机改货机、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D 级全动 飞行模拟机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公司航空业务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业务涵盖国内 国际优质客户。

  航新科技:公司业务已覆盖设备研制及保障、航空维修及服务两大领域。设备研制及保障 业务领域主要涵盖机载设备研制、检测设备研制、飞机加改装业务、大数据业务;航空维 修及服务业务领域主要涵盖部件维修保障、整机维修保障(包括基地维修、航线维护、飞 机内饰改装和飞机喷涂)、航空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市场从主要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 扩展到欧洲、中东、北非等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中信海直:公司作为中国通用航空业的领先企业,一直保持和扩大直升机海上石油服务 的发展优势,积极拓展陆上通用航空和航空维修业务,努力开发通用航空新业务,依托自 身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品牌资源深入构建通航产业链,深耕通航产业细分领域。其中通 航维修业务,公司坚持做好自有直升机保障的同时将通航维修优势推向市场,增进与国 内科研院所、原厂的沟通与合作,加大技术交流力度,持续推动联合 PAM 件等项目研发 设计,助力国产民机发展。

  通航是以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生产作业服务、商业企划服务和大众消 费服务的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具有产业链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民用机场 分为通用机场和公共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就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 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也就是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包 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与运输机场主 要承担客货运输功能相比,通用机场功能复杂多样,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 业的作业飞行,也包括空中游览、文化体育、教育训练等消费类飞行活动,同时还包括医 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公益类飞行活动。

  通用航空是民航业两翼之一,是衡量民航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通用航空的重要载 体,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是补足基础设施短板、解决“落地难”问题的关键举措。随着 我国通用航空利好政策密集出台,通用航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显著加速。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有 关部委“放管服”力度不断加大,内容不断深化,法规不断完善,我国通航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量规模和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2019 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提出 要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垦区林区等交通发展,在有条件 的地区推进具备旅游、农业作业、应急救援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建设。2022 年 4 月,中央 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会议指出,要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 另外,《纲要》还指出要培育充满活力的通用航空市场,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扩大短 途运输、航空消费等市场规模,推动低空飞行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无人机物流递送等。由 此可见,加强通用机场建设,既是国家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又是促 进通航产业、发展低空经济的需要。

  近十年,是国家高度重视通用航空发展的十年。在通用航空利好政策推动和市场积极培 育的合力作用下,省、地、县三级政府发展通用航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我国的通用机 场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通用机场从布局、规划、审批,到建设、 运营、支持,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通用机场建设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通 用机场数量得到快速增长。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达到了 370 个,比 六年前增加了 70 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航企业 599 家,比六年前增加了 318 家。

  为完成国家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目标,在 2050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必须加 快直升机产业发展,以直升机技术发展、产品发展和市场开发为基础,促进直升机产业 转型升级,我国直升机产业潜力十足。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家支持 用好现有资源,统筹长远发展,加快构建应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力量规模适 度、各方积极参与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引导和鼓励购置大型、重型航空器,提高 快速运输、综合救援、高原救援等航空应急能力,增加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数量。《“十 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民航发展要锚定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按照 “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 主线,以绿色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为导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质量效 益、产业协同,加快构建更为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现代 民航体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实现由单一民航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奠定坚实基础。上述文件为我国民航及直升机产 业发展作出了相应指引规划,预示着我国直升机等通航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前景。 我国军用直升机数量上与美国、俄罗斯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报告《World Air Forces 2022》相关数据,美国拥有军用直升机 5463 架,占全球 27%,俄罗斯拥有军用直升机 1543 架,占全球 8%,中国拥有军用直升机 912 架,仅占比全球 5%。我国军用直升机 保有量虽位列世界第三,但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与俄罗斯也有 600 架的差距,因此, 我国军用直升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民用直升机方面,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通用航空器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通航 市场航空器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民航局统计,2020 年末,我国通航在役机队规模达到 2892 架,较 2019 年新增 185 架,其中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923 架,约占我国通航市 场的 32%。2020 年,我国通航飞行小时总数为 98.4 万小时,其中民用直升机飞行小时 总数为 19.9 万小时,占比为 20.2%。从作业分布看,我国民用直升机主要服务于空中巡 查、航空护林、城市消防等作业类飞行和石油服务、空中浏览、公务飞行等载客类飞 行,两类作业的飞行小时占民用直升机飞行小时总数的 72.3%。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主 要以罗宾逊、空客直升机、贝尔等国外制造商为主。罗宾逊是我国民用直升机领域机队 规模最大的制造商,机队规模为 340 架,市场份额为 36.8%;空客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330 架,贝尔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158 架。三家制造商合计占有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份额 的 77.4%,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 2027 年中 国民用直升机规模将达到 3500 架以上,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 应。

  通用机场方面,我国 2022 年全国注册通用机场共 399 个,其中跑道型机场 186 个,直 升机机场 170 个,跑道型机场(兼表面直升机机场)40 个,其他类型机场 3 个。根据美 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国家一体化机场系统计划 2015-2019》,2014 年,美国列入 FAA 机场计划的通用航空机场 2942 个,对比美国,中国通用机场建设规模有较大空 间。从结构来看,美国直升机场占通用机场比例达到 73%,而中国通用机场中直升机机 场仅占 46.2%,目前直升机场较为欠缺。

  2025 年,中国基本要实现每一个地级市都要有通用机场的目标。随着政策可能放宽,通 航市场增长潜力非常大。考虑到中美人口差异、经济差距,地理特征,按照中国 690 个 市和 1420 个县的行政规划。我们认为,2025 年,中国通用机场数可能达到 700 个。结 合美国直升机占通用机场 73%的比例及我国现有各类通用机场数量,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新建直升机机场 260 个,总量约 430 个,占通用机场比例提升到 60%左右。 随着通用机场数量增加,通用航空器需求也将快速提升。截止 2022 年 9 月,中国在册 通用航空器数量 3329 架,平均通用机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从 2018 年的 12.35 下降至 2022 年的 8.34。我们预计,2025 年平均通用机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将回升到 11 左右, 因此我国通用航空器数量或将达到 7700 架左右,依据 2025 年我国直升机场数量预计, 我国到 2025 年直升机数量或将达到 4730 架左右。

  中直股份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军,现有核 心产品既涉及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又涵盖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产及客户化 服务,构建了系统与集成级的解决方案优势,为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 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系统集成和整机产品供应 商,同时也是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

  中直股份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的主力军。公司研制的 AC311A 直升机形成了国内第一部 直升机索降作业标准,填补了国内该项飞行验证科目空白;4 吨级 AC332 直升机部装生 产线F 时间域飞机完成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功能试飞,航空物探 能力得到全面验证;JL-4A/1 型螺旋桨取得型号合格证,成为国内首款获得型号批准的 复合材料螺旋桨,填补了我国民用复合材料螺旋桨领域研制的空白;JL-15 空气螺旋桨 项目完成金属桨联调试验和复合材料螺旋桨原理样机试制;DQ-15 空气螺旋桨项目通过 试制实施方案评审;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轴流压缩机用高功率密度多腔结构复合材料叶 片顺利通过产品转批评审,填补了国内多壁腔结构叶片空白。公司秉持“扶摇直上,无 所不达”的产品理念,研发制造多型不同吨位、满足各类用途的 AC 系列民用直升机, 以及运 12 和运 12F 系列通用飞机。公司产品结构合理,产品谱系健全,涉足民用直升 机、通用飞机、国产直升机零部件制造、航空转包生产和客户化服务等多领域,为政府 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整机 产品供应商,同时也是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

  公司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背景和多年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经验,近二十年来,致 力于碳纤维的国产化和碳纤维产品升级和系列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引擎, 成功研发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化碳纤维产品,形成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等,并成功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产品在航空、航天、兵 器、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公司在碳纤维及复合材 料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公司是最早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民营企业,率先成功 实现了碳纤维及碳纤维预浸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实现了碳纤维核心装备技术完全 自主可控。源于技术领先的市场先入优势为持续的业务开发赢得了空间。国产碳纤维发 展以军用为牵引,追求质量稳定性,不仅需要经历全面、复杂而漫长的系统性应用验证 过程,并涉及面广、投入巨大、代价高昂。在国外严格封锁、国防急需的历史背景下, 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中碳纤维研制的先行者,推进碳纤维等材料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垄 断,有力的保障了国防装备发展所需,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局面并确立了市场先入优势, 在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民品业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中航重机主要从事锻铸、液压环控等业务,其中航空锻造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航空器制造产业中位于中游。分行业来看,2021 年公司锻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66.99 亿元,同比+34.49%,营业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达 76.21%。其中,航空业务实现 收入 57.31 亿元,同比+37.02%,占锻铸板块收入比为 85.55%。 锻铸造业作为机械制造基础性行业,对装备制造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到国 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行业。锻件是装备制造行业的基础,在航 空、船舶、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高速列车等均大量使用,在机械装备中,锻件在整机 中所占比重较高,其中 85%左右的飞机构件为锻件。公司锻造业务涉及国内外航空、航 天、电力、船舶、铁路、工程机械、石油、汽车等诸多行业。国内产品主要是飞机机身 机翼结构锻件、中小型锻件,航空发动机盘轴类和环形锻件、中小型锻件,航天发动机 环锻件、中小型锻件,汽轮机叶片,核电叶片,高铁配件,矿山刮板,汽车曲轴等产 品。国外产品主要为罗罗、IHI、ITP 等公司配套发动机锻件,为波音、空客等公司配套 飞机锻件。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轮、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 业,是中国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上市唯一平台。航空发动机位于直升机等航空器产业 链的中游,也是中游产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 数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 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 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公司 2021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66,521.32 万元,同比增长 19.10%,其中航空发 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3,188,463.10 万元,同比增长 21.87%;外贸出口转包业务 实现收入 129,172.75 万元,同比减少 14.42%;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48,885.47 万元,同比减少 17.55%。

  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 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零件加工、总装试 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具备一、二、三代航 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以及四、五代机试制能力。公司掌握全谱系航空发 动机及燃气轮机装配、试车、修理能力,在精密铸造、精密锻造、机匣加工、钣金成 型、整体叶盘、粉末盘制造、热喷涂涂层制备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整体来说,航发动 力是国内唯一具备全谱系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的企业,同时具备航空发动机从设计到总 装全产业制造能力,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地位显著,加之我国积极推进航空发动机核心 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且航空发动机行业壁垒高,因此,公司增长能力具有确 定性,未来有望继续扩大市场规模,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中航电子提供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是航空电子系统产品,业务领 域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产品谱系覆盖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 统、光电探测系统、座舱显控系统、机载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火力控制系统、惯性导航系 统、大气数据系统、综合数据系统、控制板与调光控制系统等十大系统在内的航空电子相 关领域,以及为电子信息、智能系统、机电自动化、基础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提供相关 配套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39 亿元,同比增长 10.93 亿 元,增幅 12.5%;实现净利润 8.18 亿元,同比增长 1.62 亿元,增幅 24.8%;实现归母净 利润 7.99 亿元,同比增长 1.68 亿元,增幅 26.6%。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保障。中航电子作为国内航空电子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 具有多年的优势与积累,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 链,具有较高的行业美誉度。公司在航空电子系统主要领域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具 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公司在航空电子系统各专业领域具备系 统级、设备级和器件级产品完整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和试验验证体系。在技术实验方面, 通过多方面运作及多渠道融资,大力发展科研技术及实验验证能力,多项新研项目通过 认证,多型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建设了多个重点实验平台,在部分重点技术领域 实现了国际水平的验证能力。整体来说,航空电子系统位于直升机、飞机产业链的中游, 中航电子主营产品覆盖广泛,具备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口碑,是国内航空电子系 统的主要供应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海特高新是我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装备研制与技术服务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同时拥有运 输飞机、公务机、航空部附件 CAAC、EASA、FAA 等许可的民营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企 业。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2021 年公司在该业务实现营收 4.08 亿元, 同比+6.18%,营收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为 48.52%。在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领域,公司 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民营飞机深度大修、客机改货机、整机喷漆、部附件维修企 业,以及大中华区能力最强的民营公务机大修企业。公司的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领域,包括航空维修、飞机拆解、航空租赁等业务处于直升机产业链的下游,公司在这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行业内具有显著优势。航空维修方面,公司拥有飞机维修、 航空部件维修资质,获得美国 FAA、欧洲 EASA、中国 CAAC、中港澳 JMM 等认证, 服务机型众多,可维修航空零部件广泛;飞机拆解方面,公司是华北地区首家具有飞机 拆解资质的单位,服务机型包括空客 A320 和波音 B737-600/700/800/900;航空租赁方 面,为完善航空产业链条,公司开展飞机租赁、航空发动机租赁、飞行模拟机租赁等业 务,借助公司在飞机客机改货机、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D 级全动飞行模拟机研发等方 面的优势,通过设计租赁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储备客机改货机飞机资源,实 现公司航空业务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业务涵盖国内国际客户。

  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商旅等社会活动日益频繁,航空产业发展迅速。航空工程技术与 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较大,未来或将迎来较快发展。根据 GlobaljetCapital(GJC)在 2021 年年中发布的预测,到 2025 年,新公务机和二手公务机市场的总交易量预计将达到 162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7.4%,在 2021 年,北美及亚洲公务机交易市场已 开始增长,中国的公务机运营及维修公司应提前准备应对未来几年国际公务机市场的增 长趋势。海特高新作为航空维修方面的领先企业,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