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加电竞彻底转型、整合并购、退隐江湖资本撤退后汽配平台下一步怎么走

  新闻资讯     |      2023-07-28 14:42

  7月初,中驰车福正式披露纳斯达克招股书,让沉寂已久的汽配供应链平台重回行业视野。

  在众多讨论中,一个行业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对于国内汽配供应链平台来说,海外上市或许是最好出路。

  一方面,国内主板上市对盈利性要求很高,这是当下汽配供应链平台所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在早期资本撤离之后,汽配供应链平台需要找到新的资本出口和入口。

  当然,海外上市也只是比国内上市容易一些,门槛依然不低,不一定就是汽配供应链平台的最终解。

  回顾十几年的发展,汽配供应链平台早期默默无闻,中期受到资本热捧,如今纷纷陷入瓶颈,这背后有资本的原因,有行业的原因,也有汽配平台自身的问题。

  无论如何,当初扛着优化行业效率、致力于行业升级大旗的汽配供应链平台,行至如此,更现实的考虑,或许是还能找到哪些更优解,下一步到底该如何走。

  中驰车福创始人张后启曾经说过:“在所有行业里汽车是最复杂的,在汽车产业里配件是最复杂的。”

  事实上,从2010年到2014年,汽配供应链平台并不受资本的重视,当时资本的目光集中在020等轻模式上,甚至汽服连锁的优先级高于汽配供应链平台。

  一是轻模式被证明在汽车后市场走不通,资本倾向于寻找更重的模式;二是康众汽配拿到高盛5000万美元投资;三是资本对标美国市场及四大上市汽配连锁,乐观预期中国市场出现类似上市企业。

  也因此,巴图鲁、车通云、快准车服、三头六臂、开思、好汽配等企业,都在2015年前后成立。

  汽配供应链的初衷是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中间环节,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交易效率,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一是京东收购淘汽档口、阿里收购康众汽配所形成的互联网巨头;二是易损件赛道的前置仓模式;三是全车件赛道的撮合模式;四是保险赛道的B2B模式;五是系统和数据派;六是汽服连锁孵化的汽配平台;七是再制造赛道的整合模式;八是品类管理等中小平台。

  然而,无论哪种模式,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汽配城体系,而是与之形成了竞争-共生的关系,比如全车件撮合模式,依然离不开汽配城的经销商和仓储配送体系;易损件前置仓模式,很多前置仓也开在汽配城里面。

  另外,中国是万国车市场,主机厂和配件商各行其是,导致国内很难形成统一的车型和配件数字化体系,大家的沟通并不处于同一语言维度。

  种种原因使得,汽配供应链平台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行业效率,而只是做出了局部优化。

  以易损件赛道为例,目前易损件供应链平台基本上统一了前置仓模式,但这本质上还是B2B业务模型,与美国四大汽配连锁的B2C业务模型存在本质差别。

  不少人认为,前置仓模式本质上还是分销模式,虽然取消了部分中间环节,但自己扮演了一个大代理商的角色,仍然是依靠产品差价赚钱,很难赚到服务和品牌的钱,因此想象空间有限。

  与之相对的,美国市场则是走出了典型的连锁模式和平台模式,利用规模和效率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

  在华尔街PE的助推下,经历了40-50年的时间进行整合并购,才形成了如今美国四大上市汽配连锁的局面。

  中国市场的复杂度远超美国市场,意味着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很难形成类似的市场格局。

  然而,在早期资本驱动下,无序的规模扩张和价格战现象,导致几乎所有汽配供应链平台都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并持续亏损经营。

  汽配是个慢行业,资本又需要快速退出,从2021年开始,资本逐渐对汽车后市场和汽配供应链平台失去耐心,所以,如今汽配供应链平台不仅增长乏力,还遭遇现金流压力。

  一是扭亏为盈,自我造血,正循环发展;二是找到其他出路,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效率。

  事实上,过去几年,汽配供应链平台一直在探索和尝试新的出路,有的是彻底转型,有的是资源整合,有的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从成立之初,新康众就致力于汽服门店端的布局,先后推出了天猫车站、天猫养车、喵养车等品牌,以及修工坊、金铁橡等轻连锁,从逻辑上来说是为了实现汽配和汽服的融合。

  遵循这种逻辑,快准车服推出京猫车盟,三头六臂推出车小养,好美特推出特特养车,甚至中驰车福推出中驰汽车,核心目的都是与终端门店取得更紧密的联系。

  然而,参看美国修配融合代表NAPA,其价值不限于配件供应,还有技术培训、落地服务、等级认证等帮助门店提高经营能力的手段。

  目前国内汽服门店普遍遭遇流量下滑,更需要培训、服务、流量等方面的支持,仅仅是配件供应赋能,显然难以形成粘性。

  所以,除了新康众还在不断扩张天猫养车等汽服连锁品牌,其他的向下整合门店的方式基本上无疾而终。

  比如中驰车福2010年一进来,就采取自营模式,涵盖买货、备货、地推、销售、送货等环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难以为继。

  仓库的建立和维护、库存的占用、系统开发和研发团队、总部的支出……这些是典型的重资产,但现阶段,汽配平台又无法显著提高交易效率。

  因此,在资本撤退之后,不少汽配平台选择剥离重资产,向供应链金融、SaaS系统等轻模式转型,甚至退出交易环节。早期的中驰车福、后来的巴图鲁是典型代表。

  然而,一旦退出交易环节,转而依靠服务赚钱,虽然可以有效止损,但是模式的想象空间弱了很多,因为在国内汽车后市场,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值钱的程度。

  从这次中驰车福的招股书看到,接近60%的营收来自于新车销售业务,很显然,入局新车业务是为了快速提高GMV,而与服务相关的车险业务才贡献不到4个点。

  一是扩张品类,从易损件到全车件,或者反过来,从全车件到易损件。比如快准车服早在2020年就启动了全车件项目,并且制定了“2025年实现易损件+全车件450亿”的目标,其中全车件250亿。

  二是下沉市场,新康众在2020年初推出了好快全这个针对下沉市场的汽配连锁项目,并在随后收购高博集团,整合后者的意邦人汽配加盟店,以好快全的品牌共同发展,瞄准的就是县城。

  然而,无论是项目扩张,还是区域扩张,如果底层效率问题得不到解决,第二增长曲线不但会受阻,还会带来新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方式,还有最为简单粗暴的破产倒闭,甚至创始人失联现象。

  不得不说,战略和战术上的不断调整,考验着创始团队的耐心和决心,只是那个最优解,并不容易找到。

  据汽车服务世界了解到的信息,除了中驰车福,还有不止一家汽配平台在寻求上市,这背后有资本的驱动,也有自身发展的需求。

  如果中驰车福赴美上市成功,海外上市会是其他汽配平台最好的出路吗?是否还有下一步可走?

  事实上,过去几年汽配供应链平台多多少少都有裁员动作,与之同步的是一些严重亏损的项目和业务被调整。

  一方面,基于规模不经济的现状,汽配平台应该不会盲目招商扩大规模,而是基于核心业务进行效率提升和优化。

  另一方面,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汽配平台将进一步剥离亏损业务及对应团队,同时不会在新业务上投入过多,更多地会基于现有人员和资源进行业务延伸。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加盟型的汽配平台通过招商-铺货-回收现金的方式继续扩大规模,但客观而论,如今的招商环境肯定比前几年严苛,这套打法有些激进和冒险。

  部分汽配平台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大量GMV作为现金流的支撑,那么必然需要资本的持续注入,要不然很容易动摇根基业务。

  如今财务资本已经很明显地撤离汽车后市场,如果还要寻求融资,更现实的做法是将目光投向产业资本,特别是产业链上游的企业。

  玩加电竞

  目前上游品牌商正在进行渠道改革和服务下沉,对于行业资源和交易数据产生强烈需求;能够同时触达中间汽配商和终端汽服店的汽配平台,对于上游品牌商而言无疑具有价值。

  参考美国市场经验,如今四大上市汽配连锁的脱颖而出,少不了行业内的不断整合并购行为,这也是最高效的产业升级的方式之一。

  过去两年,头部企业已经出现相互联合并在业务层面形成更为紧密联系的趋势,这种现象直白一点,可以用抱团取暖来形容。

  汽配平台是行业中间环节,积累了大量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无疑具有整合价值。

  未来潜在的整合并购中,从类型上来看,大概有几种: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并,不同业务之间的互补,同类型业务的合并同类项,以及资本推动的合并。

  如果未来一两年,汽后需求端持续低迷,汽配平台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如果企业创始人真的出现退隐江湖的想法并找到出路,无论如何,至少要以一种体面的方式退场。

  虽然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或从根本上推动行业升级;然而,十多年的时间,汽配平台至少实现了不少局部优化,例如配送时效性、对汽服店的培训服务、系统和数据的探索及投入、对品牌和正品的坚持等。

  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以及局部优化从量变走向质变,相信整个行业会慢慢从零散无序走向数字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