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加电竞“钢铁驼队”通万里 古丝路上逐新梦

  新闻资讯     |      2023-08-08 20:05

  玩加电竞“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驼铃商队穿越茫茫大漠,走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繁华“古丝路”;千年之后,呼啸穿梭的“义新欧”中欧班列跑出新速度,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的丝路传奇。

  一头是“世界超市”义乌,一头连接着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马德里,“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已近九年。这趟唯一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已发展成为运行线路最多、装载效率最高的中欧班列,深受沿线国家和民众的欢迎,成为促进沿线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义新欧”首趟班列开行十周年。

  7月29日,随着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缓缓开出前往西班牙马德里,2023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1万列,较去年提前22天破万列;发送货物10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

  金华货运中心义乌经营部中欧班组班组长徐贤通介绍,该趟班列载有小商品、汽车配件、电动自行车、光伏配件、五金家电等货物,将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预计21天后抵达西班牙马德里。

  7月29日,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钱旭升摄

  “中欧班列义乌平台能承担2023年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的开行任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全国中欧班列平台共同奋斗的成绩。”“义新欧”班列运营公司——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叶秋然说。

  烈日下,作为连通万里的“钢铁驼队”,“义新欧”中欧班列蹄疾步稳、驰而不息。“义新欧”的火热与忙碌,作为班列“第一棒”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火车司机黄伟感触颇深。

  这些年,黄伟亲历了“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许多历史性时刻。2014年11月18日,中国开往西班牙的首班中欧班列,就是由他担任首班司机。

  “在‘义新欧’之前,我们这儿已经有国际箱在走,但量很少。起初,我以为中欧班列就是一个普通的班列。”黄伟回忆道,后来在学习中慢慢了解到,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带一路’时间跨度长、范围广,‘义新欧’是排头兵,更是‘一带一路’早期十分重要的成果。”黄伟表示,通过中欧班列这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线,通过源源不断的商贸往来,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条重要纽带,“作为中欧班列的火车司机,我感到非常自豪。能够切身实地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平均每天发车3至4列,每列搭载55个集装箱,从中国义乌开出,一路向西,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历经13000多公里到达马德里。中途由60多位火车司机进行交接,黄伟是第一棒,也是最后一棒。

  “第一趟由马德里回来的中欧班列也是通过我的驾驶把它送入海关的,完成了中欧班列的整个流程。”黄伟说,“当时从欧洲带回来的西班牙红酒等商品,在到达义乌前就已经预订完了,非常受欢迎。现在也有不少进口商品通过中欧班列到达中国,满足了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据了解,目前返程中欧班列重箱率达100%。“这意味着,从欧洲拉回来的箱子全部是装满货品的,非常难能可贵。”黄伟说,“从重箱率就可以看出,我们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形势越来越好。”

  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站的回程开行占比由2015年的9.6%提升到2022年的42.8%,整体趋于均衡。2022年义乌—马德里线%,保持双向常态化运行。

  当越来越多的欧洲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时,满载中国商品的列车也马不停蹄地奔赴欧洲。

  8月2日,义乌铁路口岸一派繁忙景象。在海关查验平台一个集装箱内,义乌海关监管二科科长周华伟正和搭档手拿报关单、执法记录仪,对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市场采购货物进行查验。

  当天下午,该批货物将搭乘“义新欧”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发往乌兹别克斯坦。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中欧班列的正常发运,对班列进出口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周华伟表示,工作中,他感受到了“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做的海关数据统计表,通过这个柱状图可以看出,这些年海关监管的‘义新欧’班列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数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欧班列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大环境影响小等独特优势,也得益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货源和产业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这条“钢铁驼队”走向世界,周华伟也更加忙碌了。

  “从报关的货物类别来看,刚开始出口的货物以小商品居多,现在‘义新欧’班列出口商品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慢慢增加。智能设备、太阳能光伏板、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大型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货物明显增多。货源地也逐渐从义乌拓展到省内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城市,以及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周华伟随手翻看一张张报关单,“回程班列从早期的红酒、奶粉等日用消费品逐步拓展到机电产品、医疗器械、高端橱柜等,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商品种类的快速变化,是“中国制造”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缩影。经过多年发展,“义新欧”不仅为亚欧人民带去了所需的小商品,还把当地大宗的农副产品、板材、棉纱、铝锭、铜等货品带回国内,为“中国制造”注入强劲动力。

  据统计,自首趟发运以来,截至目前,义乌海关已服务“义新欧”中欧班列超6000多列,成为“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建设的重要组成。为保障班列顺利运行,近年来,义乌海关持续推进24小时通关等便利化措施。

  “以往所有抽中需要查验的集装箱都采用人工查验的方式,但人工掏箱效率低,且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货损。”周华伟介绍,为支持“义新欧”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海关总署专门为义乌铁路口岸配置了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

  如今,可通过X光扫描的形式对货物进行查验。相较传统的人工掏箱查验,机检查验具有非侵入式、无破坏性的特点,对货物包装不会产生任何损害,也降低了出口商家的检查成本。

  此外,义乌海关还与口岸海关签订合作备忘录,推进多票转关单捆绑申报、转关单证无纸化传输等举措,班列100%提前申报,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0分钟。

  “每天通过中国(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海关申报出口至中亚的货物有五六十票,全程可实现申报无纸化、通关便利化、数据可视化。”义乌市亚捷报关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叶晓东表示,报关的货物基本上以文具、机械设备、五金配件等商品为主。

  自2014年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开出后,班列发车数、集装箱数货值逐年攀升,义乌走向世界的道路愈加宽广,陆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如火如茶。

  来到义乌铁路口岸,往来车辆川流不息。繁忙运作的堆场内,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何江桥正操作一台硕大的集装箱正面吊,将一个个海关查验后的集装箱送至龙门吊下,等待装上即将发车的“义新欧”中欧班列。

  何江桥正在操作集装箱正面吊,将海关查验后的集装箱送至龙门吊下。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随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线路的增多,发运频率越来越高,现在我每天需要完成上百个集装箱的倒箱作业。”何江桥是“中欧班列护航先锋队”的一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护航义乌商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义乌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作时,每当听到火车鸣笛启程,总觉得骄傲自豪。”

  被誉为“新丝绸之路起点”的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每天有大量物流和贸易服务需求,这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行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市场土壤。经过多年发展,“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已先后开通18条国际货运线路,业务辐射欧亚大陆的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101个。

  从第1条线条线路,“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输网络逐步完善,辐射效应日益凸显。随着路线版图的加速扩张,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义新欧’中欧班列推动了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了浙江等多省市以上的资源,运输品类多达上万种。”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飞表示,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桥梁,“义新欧”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带去了便利,对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也助力义乌打造了“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

  此外,在常态化开行的基础上,近年来,“义新欧”中欧班列呈现出业务模式新、改革赋能强等特点。如,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增开防疫、跨境、汽车、光伏等客户定制专列;在全国率先开展班列运邮测试,成为全国第二家常态化运邮的班列;创新“进口+转口”贸易模式,无缝对接义新欧、义甬舟两大通道,拓展过境货源。

  据统计,中欧班列义乌平台2023年已开行班列1044列,日均往返开行5列以上,发运量同比增长14.7%。

  千年“丝绸路”重起义乌,万里“义新欧”贯通中欧。在亚欧大陆间,“义新欧”中欧班列如金丝带般,积极响应了沿线国家扩大国际经贸投资的时代呼唤,更促进了民心相通。未来,“义新欧”将持续推动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共建,展示出中欧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铁路基础设施合作的巨大潜力与空间。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许维娜、实习生陈梓瑶)宏观政策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王震)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今年6月,人民网经济民生编辑部、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启动“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2023)”课题项目,并向社会征集案例。 案例征集工作得到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电子学会政策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中科院软件所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单位的支持,经一个多月的内部推荐和网络征集,截至7月31日,课题组收到来自200多家企业的近300项实践案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