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技校毕业打破西方垄断39玩加电竞岁破解我国航空发动机难题

  新闻资讯     |      2023-10-17 03:47

  2月3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来到了张家口赛区的城市名片——桥东区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本站首棒火炬手是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大国工匠——洪家光。

  他出身微末、技校毕业,从初出茅庐的数控车工到中航工业的首席高级技师,这其中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奋斗拼搏、辛酸苦楚呢?

  1979年,洪家光出生于沈阳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农民,常年生病,靠着一亩三分地勉勉强强养活一大家子。

  家到学校往返需要四个小时,乘客一般都会选择睡觉休息,但洪家光却把公交车变成了“书房”,这四个小时他尽情地漫游于技术海洋里,不断汲取知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999年,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从此他成为了梦想中的航空人。

  初进工厂,洪家光是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机器和零件间重复劳动,没学历没背景的洪家光也曾被枯燥的工作内容所桎梏。

  “但我渐渐想明白了,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洪家光说。

  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作后,他回宿舍继续探究飞机制造,常常研究飞机原理构造到大半夜。

  一般的车工一年也就是磨30把刀具,而洪家光三个月就能磨100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么多年下来,洪家光磨出的各式各样的刀具有上千把,无论什么样的零部件需要,他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刀具加工。

  由他磨出的刀具不仅精度准、效率高,而且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平整光亮,刀具的使用寿命甚至比一般的刀具高出一倍以上。

  对于一名专业车工来说,加工精度能达到0.08毫米,也就是接近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就已经达到优秀的标准。

  而洪家光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0.02毫米,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更好。

  积极进取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洪家光总有法子解决各式各样的难点,这法子便是不耻下问、广拜师傅。

  在车间工作,一天下来身上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污渍。可当了40多年车工的“老八级”张凤仪仪容仪表总是干干净净。哪怕是穿白汗衫,身上也看不到一点污渍。

  张凤仪对洪家光说:“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比头发还细得多的东西掉进去,就是大灾难。”

  自那以后,他每天和张师傅学习,每天要擦拭车床三遍,除了固定的擦拭次数,也要时时清理切削下来的碎屑。

  他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心严苛待己,哪怕因为注重车床的卫生清洁,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他也觉得值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他深谙此理。

  有了这个想法,洪家光便付诸行动。可当时,孟宪新和洪家光即不在一个车间,也不认识他。怎么拜师便成为了难题,洪家光思来想去决定给孟师傅当小助手。

  连续好几天,他都跑到孟师傅那边,给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他发现,切削内螺纹,普通工人加工车床工作速度只能开到600转每分钟,快了的话打刀是常有的事情,可孟师傅加工时每分钟开到1200转还不用反转退刀。

  这一幕着实让洪家光震撼,这坚定了他拜师突破技术的初衷,也让他明白了厂里人才济济,要多向能人学习。

  一般的企业师带徒模式,是学员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但他觉得跟一位师傅学习不过瘾,因为师傅身上的技术和绝活儿几天给你展示完之后,好像就没有太多能学习的地方。

  为了能学到更精湛的技术,他就广拜名师,先后拜了十几位师傅,学习每个人身上的特点和绝活,他甚至还写了10万余字的工作学习心得。

  他说:“正是十几位师傅高超的技艺以及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点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才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洪家光深知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成立了“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洪家光节能大师工作站”,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潜心栽培优秀技术人才。

  他也积极带队参与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并长期担任国家一级、二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车工教练。

  他将自己成长之路中技术领域积淀下来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徒弟,使他们少走弯路。

  洪家光为更好地投入工作,率先将行李搬到厂里,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繁重的工作使他劳累过度,在搬运东西的时候体力不支,物件直接砸到左手指上。

  工友们都劝他立即就医看看伤势,他却说:“受伤面积小、过几天就好了,手里的活干完就去”。

  医生建议洪家光在家休养两个月,家人也反复叮嘱他休养好了再上班,但他担心自己拖累工作的进度,休息三天后,强忍着疼痛,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他热爱的工作中去。

  左手缠着绷带,右手操作机床,他就这样干了两个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他总是专研在工作中。

  那时,其他同事一年4000个工时就已经很不错的情况下,他竟然整整比别人多出3000工时,达到了惊人的7000工时。

  2002年临近春节,公司发布了一项紧急任务——加工某重点型号发动机核心叶片的修正工具金刚石滚轮。

  叶片型面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性能的好坏,丝毫马虎不得,不然就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后果。

  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磨削技术一直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没有相应的技术,我国也就不可能造出自己的飞机。

  核心叶片是修正工具,精度要求也是极高的,所有尺寸公差度要求在0.003毫米以内。

  0.003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由此便可知道该项技术的难度之大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时间紧、任务急,洪家光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接下了该项任务。

  起初,他用刘师傅的方法加工零件,可是经十几个小时奋战出的产品,居然没有一个尺寸是合格的!

  一夜未眠后,他尝试着改善加工方法,每天连续工作14小时以上。因为没有时间吃饭,他的兜里总是揣着大饼,饿了就拿出大饼咬上两口,便又继续埋头苦干。

  就是这样认真地专研,把别人看来需要几年才能掌握的技术,他愣是在10天内就攻破了。

  我觉得,相比别人进步更快、收获更大,那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这就是公平。

  要是和别人一样舒舒服服、慢慢悠悠地过日子,还要比别人技高一筹,这就是在做不公平的梦。”

  作为一名车工,洪家光深知现有的车床已经太过落后,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他坚定志向要加工出高精度高效率的滚轮工具,并于2009年申请了科技立项。

  操作台与托盘的间隙过大,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不够,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一遍遍的尝试改进、持续改进的身影。

  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他就重新做了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他就将小托盘固定住……问题总是有很多,他耐心细致、不言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后,他将滚轮工具精度大幅提升。

  洪家光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绞尽脑汁做出一套装备,装在车床上把原来的车削工艺变成了磨削工艺。

  利用这个方法不但解决了“啃刀”现象,还攻克了多项高硬度材料的精米加工,使得零件的合格率由70%提高到了100%。

  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一直是重点难点,长久被西方国家垄断。

  该技术的应用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9200余万元,并已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

  这个重大的突破有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也为我国航空事业更上一层楼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正如杨凤田院士所言:“洪家光所突破的这项技术,不仅结束了我国进口国外发动机的历史,也为我国大型飞机和新型战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多年来,洪家光曾多次参与辽宁舰等多项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科研项目,个人拥有8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

  同时,他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实现成果转化63项,解决了564多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上亿价值。

  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值得一提的是,他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时,只有39岁,被誉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级匠师”。

  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现场,一位院士了解到洪家光是个技校毕业的一线工人时,十分惊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般都是专家、学者、院士,学历不高的一线工人洪家光是凤毛麟角。

  他说:“产业工人不能靠着传下来的东西吃老本,必须不断学习。懂得研究和创新的工人,使用相同设备的精度和效率可以提高将近一倍。”

  2021年,一个研究“一种零件表面需涂覆防护涂层以提高其服役寿命和可靠性”的攻关团队成立,这是由洪家光、程玉贤、秦秀秀等多个劳模工作室组成的。

  他们工作不分昼夜,常常是白天去现场实地研究,晚上还要开视频会议探讨,会议往往是到了午夜才结束。

  攻关团队创新性的基于TRIZ模型的研讨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使技术人员摆脱了传统思维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运用了13种TRIZ方法,实现了该专用工艺装备研制的最佳方案。运用TRIZ方法解题也获得了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大家都知道洪家光是“拼命三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家人在料理。

  洪家光至今还记得年幼的女儿得了急性肺炎时对他说:“爸爸,我没事,你安心回去工作吧。”

  他常常说:“我能达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家人的支持。在工作中上,我或许是众多人学习的榜样,在生活里,我确实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爸爸。”

  如今,洪家光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还把自己多年来掌握的技能及工作经验通过编写《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技能操作书、录制《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视频教材等方式帮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相关知识。

  同时,他还成立了“振兴向上”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学子渡过难关,实现心中的梦想。

  忆往昔,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国3死20人受伤。由于当时我国没有自主研制的飞机,只能用美国制造的飞机运回烈士遗体。

  这一幕,无疑让所有的航空人惘然。再看今朝,正是有了包括洪家光在内的航空领域各个岗位上的“螺丝钉”无私奉献、艰苦专研,我们有了自主研发的飞机、战机。

  科技进步的殿堂里,从没有身份区别,只有向创造之力致敬的光荣,这光荣,属于洪家光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断进取的中国工匠们。

  就算没有背景、技校毕业,胸怀大志的少年们也一样可以凭借着自身努力进取,实现理想抱负。用洪家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是因为有了梦想才坚持,而是在坚持中让梦想更加的清晰。

  1、人民资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洪家光毫厘之间 精密磨削(工匠绝活)》

  3、澎湃新闻:《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洪家光:痴迷刀法的“洪疯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玩加电竞